基层医疗市场出现全产业链“迁华潮” |
![]() |
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现在轮到生产中心--随着全产业链“迁华潮”的出现,跨国药企开始把目标对准中国的基层医疗市场。14日,全球最大的家族制药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将投资7000万欧元用以扩建其在上海张江地区的生产工厂。
类似的扩建正在频繁地发生在它的跨国同行身上。10月中旬,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斥资2亿美元,在江苏泰州投资建设在华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GE医疗今年甚至还将X线产品业务总部移至北京,以加大在中国基层市场上的拓展力度。
收购、合资等“曲线”建立生产基地的方式,也成为今年外资药企在华的一大潮流。6月份,海正药业与辉瑞制药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此后,先声药业与默沙东、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紧随其后,分别在8月与9月份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葛兰素史克(GSK)则在8月份斥资2400万英镑买下了此前与海王生物的合资工厂,作为其在华疫苗的主要生产基地。GSK一位负责人称,这是GSK在华最重要的疫苗产品之一,此后该工厂将成为GSK在亚洲地区的疫苗供应中心。
这一切都表明,外资药企不再简单考虑如何把国际畅销药带进中国销售,而是需要研发适合中国与亚洲的药物,并大幅扩张在华的产能。这背后则是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对跨国药企的吸引力。飞利浦集团早在2009年底斥资逾3亿元在苏州打造的医疗影像基地,目前已成为其全球医疗影像设备的销售、研发与制造中心之一。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孔祥辉此前告诉采访人员,之所以把全球的研发、生产部门同步迁华,是基于产品开发要以中国市场需求为导向,比如瞄准中国基层市场,开发中低端的医疗影像设备。
中国医药市场在外资药企全球版图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010年,中国以21.9%的增长率位列世界各国药品市场增速之首,远远高出世界药品市场4.2%的总体增长率。而据IMS预测,2010年至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仍将维持高达20.1%的复合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提升,更多的高质量医疗需求不断向中小城市甚至基层延伸。在全球专利药到期、仿制药大量涌现的背景下,在规模、成本等诸多优势的中国基层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显然也是一条良策。

- 相关报道
-
- 她40岁三次失败后,终于怀上了:原来选择对,比什么都重要 (2025-07-09)
- 高效低温脂肪酶计算设计与理性改造获进展 (2025-07-09)
- 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 (2025-07-09)
-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陈国强团队开发新型正交转录突变系统,蛋白质进化速度提升150万倍 (2025-07-09)
- Nature子刊:谈攀/洪亮团队开发蛋白质语言模型VenusMine,成功挖掘高效的PET水解酶 (2025-07-09)
- 雷平在山东调研医疗东西注册治理和立异研发任务 (2025-07-09)
- Nature Genetics:DNA的3D折叠艺术!单细胞显微镜揭秘基因调控的“高速公路”与“指挥中心” (2025-07-09)
- 便秘救星来了!Food Res Int:2'-FL+双歧杆菌合生素,调节肠道功能与菌群,助力肠道畅通无阻 (2025-07-09)
- 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