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10年后药价仍虚高症结仍在于处方药

10年后药价仍虚高症结仍在于处方药

  近日,一个名为“降药价”的网站突然火了。在其上,14041种药品的底儿被揭了出来,其中包括名称、生产企业、供货价和零售价。和人们的猜测一样,药价虚高得厉害。暴利从几倍到几十倍不等。该网站负责人卫柏兴说,这些药品价格只是企业的招商价,还不是出厂价。“一般企业还会有10%左右利润,实际出厂的成本价还要低。”

 

  现在,大家已然清楚,药厂在充分竞争下所得利润并非离谱。它作为生产者,产业链的始端,却在定价上没有太多博弈能力。这跟中国医药产业长期的“弱质”状态关系很大数千家企业能够创新的极少,绝大多数都在仿制,你能我也能,同质化非常严重,以致只能拼营销、低价。如同卫柏兴揭示的那样,一些药厂的利润仅在10%左右,算不上高。


  以前有观点认为,药品价格虚高发生在流通领域,是卖药的“黑了心”。因此,很多政策的制定也是指向此领域。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幕曝光,人们发现,这可能又打错了板子。这一点可以从非处方药的路径上找到些许证明。同时,关乎生命的药品,非处方药从药厂到药店再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基本符合“市场规律”,并没有一飞冲天。事实上,各种怪事多出现在处方药那里。

 

  在新医改大讨论中,人们认识到,看病贵主要贵在药价上。新医改启动后,基本药物制度重新出现在决策者的视线中,且被寄予厚望。按照规划,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目录的确定、生产供应、招标采购、现代物流配送、价格管理、与医保衔接等多环节实施管控。针对以药养医的药品加价,国家甚至提出了零差价的口号,力求挤掉水分,医药产业真正降低药品价格。

 

  然而,基本药物制度因为一方面限制了处方权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切实地斩断了医院、医生收入的重要来源受到了抵制。如果不能给医院、医生“补偿到位”,让其生存发展有足够好的条件,这个制度就很难广泛、持续地实行下去,也无法达到让药品价格回归到正常轨道的目的。形势日渐急迫。新医改近3年,2009版的基本药物目录面临着扩容的要求,使用范围也需要从基层医疗机构向医院拓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