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出国无保护 药材市场雪上加霜 |
![]() |
22日冬至是冬令进补正当时,可产量有限的中药材资源,特别是道地野生药材急剧减少,让膏方价格年年看涨。今年各大中医门诊开出的膏方,总体价格较以往增长20%。日前,第194期东方科技论坛聚焦中医药国际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与会专家纷纷提醒,中药材走出国门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正给产量吃紧、价格高企的国内中药材市场雪上加霜。由于中药里有很多指向性明确的活性成分,利用中药的临床经验开发新药,其效率要比单纯的化合物筛选高10倍,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巨头都相中了中医药宝库,把中药材作为基础原料,从中提取出药用成分,并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发掘其在新药研发中的独特价值。仅今年1至9月,中药材出口同比增长41.9%。
特别是,一些外资机构在药材产地开设药材加工厂,以优惠的价格收购最好的道地中药材并在当地粗提加工形成净膏,然后送到国外作为制药的原料,却将环境污染留在中国。而这种药厂并非医药生产企业,无需经过国家药品食品行政监管部门的批准,只要在当地取得工商许可证即可生产。如此,外国医药集团以较低价格掠夺了我国最好的中药材资源,然后以高附加值的成品药销往世界各地,不断挤压我国中药市场。
由于我国在中医药等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尚处于空白,所以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首先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国家医药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宋晓亭教授提出,应尽快构建中医药国际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合理分享机制,让中药材不再沦为西药研发、生产链上的廉价原料,而成为一种优势资源,并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合作优势。
例如,抗甲型H1N1病毒的特效药物“达菲”,其主要原料是产自广西的八角茴香,而在“达菲”生产链上,这种不可或缺的中药材只是廉价原料。若对产自广西的八角茴香统一定价,并通过谈判制订该药上市后的利益分配方案,将不断提高中药材出口过程中的身价。同时,与会专家还建议,建立一个中药信息公开数据库,一旦国外企业申请涉及中药的专利,专利审查员就能在数据库中查询到相关信息,基于专利申请“新颖性”原则,能有效阻止国外企业拥有中药专利。

- 相关报道
-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强化网络贩卖监管、保证"大众用械平安 (2025-04-29)
- 欠缺药品平安义务系统漫谈会在京召开 (2025-04-28)
- 《中药新药研发用临床需求清单(第二批)》宣布 (2025-04-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