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企新版GMP认证开展不顺有待提高

药企新版GMP认证开展不顺有待提高

  尽管许多制药企业早在今年7月就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新版GMP认证的现场考察,并获颁GMP证书,但仍有部分药企新版GMP认证的准备和执行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近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对北京地区80家企业实施新版GMP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在贯彻新版GMP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制药企业虽已经开始贯彻新版GMP,但对其中的先进理念和相关知识,如风险管理、变更控制、超标检验数据调查处理、纠正与预防措施等缺乏充分的理解。另有一些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新版GMP的必要性,没有着手查找自身与新版GMP要求之间的差距;还有一部分企业尚未开始关注新版GMP,没有开展关于新版GMP的培训。

   
  参与调查的专家认为:“这一状况是企业GMP执行水平与新版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重要原因。” 据北京市医药行业协会预计,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投入新版药品GMP改造的费用平均为4600万元,部分企业在新版GMP相关改造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由于北京市70%的药企都属于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依然落后于其他大企业。在严格的新版GMP面前,不少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还有部分企业未领会新版GMP的实质,仍旧按照“98版GMP”的要求逐条应对,尚未深刻理解“把质量管理的各个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真意。我国实施GMP已有12年历史,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建立起较科学的扁平化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为提高质量管理效率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证。然而,专家组在调研和检查过程中发现,虽然企业按工作内容划分了部门,表面上看来责任清晰,但仍存在部门职责与部门设立初衷相背离的情况。如有些企业规定质量管理部门不仅承担质量管理职责,还承担物料采购与物料管理职责,以及一些不利于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的管理职责。


  众所周知,从整个药品生命周期来看,这些管理工具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事故发生。调研情况显示,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程序,但尚未真正理解质量管理工具的目的和意义,存在生搬硬套、机械应用的现象。时至今日,还有部分制药企业未领会新版GMP的实质,仍旧按照“98版GMP”的要求逐条应对,尚未深刻理解“把质量管理的各个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真意。

  
  一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多年来未接受药品GMP和相关法规的培训,意识和理念没有随药品GMP的发展而更新,也不重视对企业各级员工的培训。此次调研显示,一些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仅有少数专业人员能较为深入地理解GMP,质量管理和控制人员与生产规模不相匹配,从而无法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如在检查中发现,生产过程中,配制后的中间产品未经检查人员的签字确认即流转到下一个工序,原因是企业质量控制人员数量不足,没能按照规定放行中间产品。某企业仓储部和生产部共63人,质量控制部只有2人(含主管),无法按要求对物料管理和生产管理进行有效监控。

   
  在人员培训方面,一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多年来未接受药品GMP和相关法规的培训,意识和理念没有随药品GMP的发展而更新,也不重视对企业各级员工的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得不到有效更新GMP理念和知识的培训机会。同时,有些企业操作人员的岗位操作知识和技能不足,相关培训的效果没有得到评估。检查中还发现,有些企业每年重复相同的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认真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培训;此外,进行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后,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培训,新员工上岗及老员工转岗后也未进行充分的培训,员工对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