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物创新呼唤制度保障市场待突破

药物创新呼唤制度保障市场待突破

  近日,来自国内医药界的20多位主流企业掌门人在此就“药物自主创新”展开大讨论。事实上,在中国致力于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征途上,自主创新自然成了整个行业重要的推手。“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药物创新企业虽跃跃欲试,然其研发、生产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市场转化等方面仍亟待突破。”这是在本次“首脑风暴”现场获悉的企业心声。

 

  在中国,药物自主创新如凤毛麟角(国际上,源自中国的自主创新药物屈指可数),无论是从企业层面还是产业,甚至是国家层面,对自主创新的渴望都是迫切的。浙江贝达药业刚自主研发机构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一类抗肿瘤药,盐酸埃克替尼引起业界振奋。目前一类新药虽有20种左右,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不超过5种。

 

  “无论是化药还是中药的创新,技术层面是一大考验,但核心点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在药物创新里,制度创新占到70%的比重。”步长制药总裁赵超一语切中肯綮。赵超解释说,我国鼓励医药创新的制度往往是滞后的,现在的一些制度和当前的创新性技术行为多有冲突。因此,在寻找软对接的过程中,首先要理念创新,要把国家制度、市场运行、企业的管理等系统性联合起来,促进创新。

 

  现在美国不是把批准创新药作为其最终目标,相反,会因批一个仿制药而带来的药价下降而兴奋,中国却恰恰相反。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年外资企业从最初的卖产品,逐渐发展成资金、研发机构的进入,目前专利产品在华生产也已见苗头。有专家警示,这种现实差距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创新缺乏战略性的研究。如不重视这种发展思维,到2020年中国市场控制权将会易主。怎样为创新型企业保持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创新成果全民享用,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难题。

 

  中国药企明显难以承受这样的研发消耗。“研发动力不足也就在所难免,即便开发一个创新药,立马就被仿制了,好不容易上市,有没有人使用更是一个问题,所以对创新活动在财税、技术审批、市场转化、产品供应链等层面要给予支持,而且这种支持和单纯的重大新药专项给的资金扶持一样重要,甚至影响更持久,如果企业能拧在一起,共同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将促进药物创新环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赵超最后说。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