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修补或“进军”生物活性材料时代 |
![]() |
百多年前,国外科学家Billroth就曾预言:如果能制造出一种如同筋膜或肌腱样的人工材料,完全治愈疝的方法将被发现。这位科学家的预言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得到了印证。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学的迅猛发展,各种疝修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也使得疝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名誉组长马颂章教授指出,疝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因此建议患者在疝气变为急症前进行疝修补术。
根据材料学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疝修补材料目前主要有不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和复合型材料三大类。作为疝外科医生,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手术技术,还必须掌握各种修补材料知识,以便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修补材料。
而真正的人工合成材料在疝外科的广泛应用,是在1986年美国疝外科专家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成形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的概念之后。其方法是用一人工网状补片(Marlex)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而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1989年美国的Gilbert和Rutkow医生在Lichtenstein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他们分别设计出适用于腹股沟疝的人工假体。1993年后美国强生公司和Bard公司,先后分别将Gilbert和Rutkow设计的人工假体商品化,即目前临床上使用的PHS(普理灵疝装置)和Perfix Plug&Patch(预成形网塞和补片),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无张力疝修补的开展和普及。至2000年,美国的腹股沟疝大约有85%以上的病人是采用人工假体的无张力修补技术。
然而,截至目前,国内临床上大量使用的补片主要依靠进口,这在无形中便提高了医疗费用。同时,目前所用的人工合成材料仍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一些并发症。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奚廷斐指出,这些高分子补片置入腹内后仅仅起到阻拦作用,不能与机体组织有机结合,同时,作为异物,置入后会引起局部组织炎症以及感染。
目前,中国生物材料消费已经位列世界生物材料消费市场第3位。自中国开始生物材料研究,迄今已有近40年的研究和发展沉淀,特别是在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各类科技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支持下,现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并在组织诱导材料、纳米生物材料、钙磷(硅)生物材料、生物矿化与自组装、生物活性涂层、药物控释材料与系统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实际形成了华中(武汉)、西部(成都、西安)、华北(北京、天津)、华东(上海)及华南等五大研发和产业基地,所形成的产品主要包括各类骨替代及修复材料、心血管系统及支架材料、人工关节、外科可吸收内(外)固定材料、各类医用敷料等等。
但国内大约70%的生物材料市场仍然被国外产品占据,在更高端的生物材料产品领域国外产品甚至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有业界专家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生物材料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除已经注意到的产品创新外,应特别关注在生物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的突破。

- 相关报道
-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专家、业界聚焦西医药出海:摸索可行性途径 (2025-04-22)
- 两部分发文 许可出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临盆 (2025-04-22)
- 国度医保局:展开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任务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