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价纠结或只有药价机制能“制服”

药价纠结或只有药价机制能“制服”

  近年来,药价问题备受关注,大众媒体频频出现的“天价药”等关键词,每每剑指药价虚高。发改委降药价的文件发了30次,提起药价问题依然让做药者、卖药者、吃药者无法淡定。在日前召开的“自主创新-药价政策”调研座谈会上,这一问题再次引发热议。


  一位与会业内人士提出,中国药品消费的主要渠道是医院,而医院消费额较高的部分在三级以上医院,这也是高价药消费的主战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则主要使用的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真正价格高的是进口药和合资药,国内仿制药由于竞争激烈,很多已经形成价格成本倒挂。”该业内人士分析。当然,该人士也不否认国内部分药品存在价格虚高现象,但是大多数品种,其实价格已经很低了。

   
  天津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认为,并不是说便宜就是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应该是针对国人的疾病谱而制定的。药品的遴选首先是覆盖中国人群的疾病谱,其次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越优惠越好。天津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丹勇则认为,现在是价格虚高和虚低并存。根据他们的统计,目前基本药物里有50多个品种已低于成本。“从价格法上看,已经违法了。”吴丹勇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分析,目前的药价问题,主要是结构性不合理。

  
  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认为老百姓看病贵是因为药价过高造成的。而药价之所以高,是因为流通环节过多造成。我国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已经10多年,这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市场竞争,选购质优价廉的药品。近年来,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了探索调整。目前,中国实施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药厂要把药卖到医院,需要先在医院所在的省进行投标,中标后获得进入该省的资格。

   
  由于一个品种多有数十家乃至更多的企业竞争,价格就成了第一竞争力。“六味地黄丸有100多家企业生产、300多个批准文号,现在仍有企业在申报。”与会者感叹道。但是,低价中标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进入医院,很多地方往往要与医院进行二次议价,在中标价的基础上再拿出一定的点返给医院。由于同品种竞争激烈,同时存在太多的可替代品种,对国内普药企业来说,价格降与不降都一样纠结。


  医院也很委屈:根据去年北京市对朝阳医院、友谊医院等在内的8家综合医院的项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2000多个医疗项目中,赢利项目占43%,亏损项目占57%,超过50%的医疗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目前,政府每年对医院的补偿只占医院总体运营费用的不到10%,医院经营的大部分费用都要靠自己赚取。

   
  众所周知,医药产业的特征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只有足够的投资回报,才可能支持高水平再生产。悦康药业集团董事长于伟仕也赞同这一观点:“即使一个仿制药,没有5年也上不了市,现行的很多定价政策使得企业投入了,但得不到回报。”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鼓励创新药的发展。但对于企业来说,仍存在一定的尴尬。六味地黄丸在中国是一个常规医保药品,但目前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控制尚未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名六味地黄丸实际上批次与批次不一样、厂家与厂家之间也不一样。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