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廉价药品退市增患者压力

廉价药品退市增患者压力

  药品降价“误伤”传统中成药,一批廉价药品停产退出市场并被较高价格药品替代,反增患者压力。上海市雷允上药业拥有将近400个药品批文,但是目前常年连续生产的只有50个,拥有的国家基本药物板蓝根颗粒、感冒退热颗粒、消炎利胆片等价廉物美的药品如今已经停产退市。在药品20多轮降价下,一些高价药的价格下调确实使病人得到了实惠,但是一些价格定于上世纪80年代的药品,却在一轮又一轮的降价中不得不退出了市场。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谢建群教授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精心准备了关于上海市传统中成药市场调查的报告,建议有关部门关注传统市售沪产老牌优质传统中成药愈来愈少的现状。

  
  谢建群教授分析称,这些中成药退市的重要原因,是逐年上升的原材料价格和逐年下降的过低招标定价。中成药作为特殊商品由国家进行严格的价格管控。当中药材全面涨价时,中药饮片、中成药制造业的成本无法在下游纾解。

  
  近年来,药品连续实现了20多轮降价,包括八九十年代制定的药品价格也未能幸免。上海的情况更加突出。上海对中药饮片、中成药零售价都需经政府部门的审批、公告,方能获得价格调整,几乎所有产品均实施政府管理。北京、广州、浙江等省市却对部分品种实施市场化管理。在以上管理模式差异的影响下,上海市场的中药饮片价格一般都低于上述省市。

  
  据统计,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为落实廉价经典药生产和使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尤其在2007年,上海市医药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协调管理委员会在通过物价部门审核的前提下,将97种廉价药“保价”中标,进入沪上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目录。但部分临床紧缺廉价经典药“保价”之后,由于定价仍然偏低,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并不高。而2010年启动的“双信封药品招标”在实施过程中,国家有关“技术标”形同虚设,“商务标”则是最低价中标,导致采取较高标准的上海产品“竞争”不过外地产品。
  

  谢建群教授建议,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形成衔接各个环节的“管理链”。国家发改委已降药价20余次,一些品种一降价就消失了。对一些本来就已相当便宜、利润很薄的品种实施降价,导致企业被迫停止生产,肯定是原因之一。最终导致廉价药品停产退出市场并被较高价格的药品替代,这种降价实在是“事与愿违”。毕竟,只有让企业有生产的积极性,才能保护廉价中成药不退出市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