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应对头孢已是事半功倍 |
![]() |
广谱抗菌药曾为人类抵抗病菌感染带来福音,但也带来了重重恶果:致病菌在一次次遭“屠戮”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对细菌不分种类作“地毯式轰炸”,则殃及人体中的有益菌群。如今,医生、药学家开始反省,对所有细菌“格杀勿论”的粗放战术该改变了!应该针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实施精确打击。
曾经备受冷落的“窄谱”抗菌药由此重新回到新药研究者的视野中。然而,此时科学家又发现,临床上难以快速鉴别出致病菌等瓶颈,还有待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突破。人体内的致病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十几种,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两大类。广谱抗菌药能同时杀死这两大类细菌,而窄谱抗菌药只对其中一类有效,甚至只对一种或几种细菌有效。
以前的药学家为何不重视窄谱抗菌药的研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玉社称,这是因为广谱抗菌药更实用也更有市场: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并不是由单一种类的细菌引起的,而广谱抗菌药能“一剂见效”;同时,由于它们应用范围广,市场更大,制药企业能赚到更多利润。故而在过去几十年中,各国医药企业都不约而同把研发目标锁定在广谱抗菌药上。
相应地,窄谱抗菌药的研发长期被忽视。眼下,除了早期研发的一些副作用较大的窄谱抗菌药,只有利奈唑胺等寥寥几种新药研究。然而,在广谱抗菌药的“狂轰滥炸”之下,细菌发起了“绝地反击”产生出越来越强的耐药性。十几年前,在所有致病菌中,耐药菌仅占2.8%,如今这一比例已上升到20%,临床上主打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已对50%的细菌失效。
只针对特定细菌,不伤及“无辜”,窄谱抗菌药不仅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还能保护人体内的有益菌群,好处不少。但在临床上,要“精确制导”打击特定“标靶”,就必须快速分离并检测出患者体内的致病菌到底是哪几种。而这,恰恰是一道大难题。菌种鉴定要“快”到什么程度?杨玉社说,至少得在1-2小时内完成。

- 相关报道
-
- 这两个疾病竟在大脑里搞合作?!Sci Transla Med: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蛋白或能驱动肺癌扩散至大脑 (2025-07-10)
- 百奥赛图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许可协议,加速创新药物开发 (2025-07-10)
- “寻找过敏的你”,助力市民科学抗敏公益活动成功举办 (2025-07-10)
- 她40岁三次失败后,终于怀上了:原来选择对,比什么都重要 (2025-07-09)
- 高效低温脂肪酶计算设计与理性改造获进展 (2025-07-09)
- 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 (2025-07-09)
-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陈国强团队开发新型正交转录突变系统,蛋白质进化速度提升150万倍 (2025-07-09)
- Nature子刊:谈攀/洪亮团队开发蛋白质语言模型VenusMine,成功挖掘高效的PET水解酶 (2025-07-09)
- 雷平在山东调研医疗东西注册治理和立异研发任务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