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血浆短缺问题谁才是“救星”

血浆短缺问题谁才是“救星”

  愈演愈烈的血浆供应危机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卫生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单采血浆站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并适当扩大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区域,提高单采血浆采集量。特别是东部地区,应当支持符合条件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单采血浆站”,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内,实现辖区内单采血浆采集量与血液制品需求量达到基本平衡的目标。

   
  《通知》称,此举是为保证2008年颁布的《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顺利实施,促进采浆工作的健康发展。《通知》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的条件;二是单采浆站的设置审批;三是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能力建设。其中尤其强调“要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倾斜,引导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血浆综合利用率”。

   
  2011年7月15日,贵州省卫生厅正式下发修改后的《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4)》。根据该文件,贵州省仅在开阳、独山、普定、黄平4个县设置单采血浆站。据了解,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每4年出台一次,之前在2007-2010年规划浆站时,贵州省共设置了20个单采血浆站。而贵州新规的出台,意味着此前在该省辖区开设的16个单采血浆站都将面临关闭。而按照新规,必须关停5个、仅保留1个单采血浆站的华兰生物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企业。8月1日,华兰生物发布公告称,其位于贵州的惠水、罗甸、瓮安、长顺、龙里等5家单采血浆站正式停止采浆,宣告关闭。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单采血浆站140多家。而据统计,2010年全国只有66家单采血浆站年采浆量大于30吨,最少的采浆量仅为1.3吨。2010年,全国年采浆量为4180吨,只相当于需求量的50%;2011年前3季度,采集单采血浆2909吨,比上年同期降低约6个百分点。血浆来源供不应求一直是血液制品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贵州此举,无疑将进一步激化供需矛盾。近期在各地上演的乙型血友病治疗必需的血液制品--凝血酶原复合物严重断货,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尽管政府层面释放多重利好,但由于原有浆站审批政策未有实质性放松,血液制品行业仍将长期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据了解,在2008年颁布的《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单采血浆站应当设置在县(旗)及县级市,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

   
  2006年《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发布,规定单采血浆站须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离,变成由血液制品企业单独设置和管理的“一对一”供浆关系,单采血浆站在与县级卫生部门分离之后,由企业出资收购,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制成由血液制品企业管理的下属公司性质,由企业全权管理和运作。卫生行政部门通过从经营者到监管者身份的转变后,血浆的利益属性凸显,浆站面临的监管压力猛增。出于社会稳定、地方形象考虑等多方面的因素,地方政府无动力发展单采血浆站,而这一观念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