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内窥镜本土品牌为何无法阻挡进口的优势

内窥镜本土品牌为何无法阻挡进口的优势

  内窥镜的历史经历了从硬性光学内窥镜到光导纤维内窥镜、再到电子内窥镜的过程。随着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1983年美国人首先发明了电子内窥镜并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内窥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由于电子内镜的问世,给百余年来内镜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历史新篇章。
  

  电子内窥镜不是通过光学镜头或光导纤维传导图像,而是通过装在内窥镜先端被称为“微型摄像机”的光电耦合元件CCD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图像处理器“重建”高清晰度、色彩逼真的图像。图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内窥镜的使用效果,也标志着内窥镜技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发展进程。电子内窥镜的出现,使图像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一种无痛苦、可吞服的药丸式电子内窥镜已经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胃镜和结肠镜无法到达的、长度达数十米的小肠疾病的诊断。这种药丸实际上就是一种微型摄像机和图像信号发射机,固定于患者腰带上的接收器,可接收、处理和保存药丸发来的彩色图像信号;将接收器连于医生的计算机,就可以观察患者小肠内的所有情况。

   
  医疗器械电子腹腔镜的问世,是电子内窥镜手术的开端。电子内窥镜手术除具有普通内窥镜手术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等特点外,还具有画面清晰、便于图像保存与传输,远程会诊及教学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胸腔镜、电子宫腔镜、电子关节镜、电子喉镜、电子胆管镜、电子脑室镜等也将不断问世,为电子内窥镜手术开辟了广阔的领域。随着内窥镜医学的发展、新的电子内窥镜产品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人体的奥秘不断被揭开,各种疑难病症也会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我国的内窥镜技术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10年,我国内窥镜行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5%;行业利润总额近14亿元,同比增长约6%。虽然我国的内镜诊疗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设备市场上,国内的内窥镜市场约七成一直为国外品牌所垄断;从应用来看,国外高端品牌主要应用于胃镜、输卵管、尿道、小肠镜、支气管等专业医疗中,而在耳鼻喉等治疗中,国内医院、门诊等主要使用性价比更高的同三维、医光、成运等国内品牌。

   
  外资品牌从产品、技术到服务都占据绝对的优势,其中,奥林巴斯、宾得、富士能、卡尔史托斯、WOLF以及史赛克6大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国内品牌虽然在价格上占有优势,但技术水平仍然是软肋,加之销售渠道的开拓能力也无法与外资品牌媲美,因此市场占有率很低。

   
  根据必联市场研究中心《中国内窥镜国际招标报告》显示,2011年10月,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市场产生中标结果不到20项,产品中标数量20余台;其中,中标项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1%,中标产品数量同比去年上涨33%左右;而在环比方面,10月份中标项目数量持续下滑,降幅在35%左右。

   
  在招标采购地区方面,2011年10月共有11个地区参加内窥镜国际招标并最终中标。期内,福建地区登顶中标金额榜首,中标金额在75万美元左右,紧跟其后的是中标金额在60万美元上下的云南和上海两地,其余地区中标金额都在40万美元以下。

   
  2011年10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中共有近20家代理商中标。按市场份额来看,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厦门市国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云南澳敦贸易有限公司、北京贝迪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万里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安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中标金额分布在35万-75万美元之间,其余代理商中标金额都在20万美元以下。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