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卫生部近日印发《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_医药资讯

卫生部近日印发《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_医药资讯

为了解我国登革热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了解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的动态变化及登革病毒携带状况;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近日印发《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 》。 登革热临床表现有突然发病,畏寒、发热(24?36小时内可达39?40℃,部分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天出现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伴有休克等。《方案》要求开展全国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的监测。在5省设置16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人间疫情和媒介伊蚊监测,包括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市、湛江徐闻县,福建福州市台江区、福州市连江县、泉州市石狮市,云南红河州河口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德宏州陇川县,广西北海市市辖区、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市辖区,海南儋州市、陵水县、临高县。《方案》还包括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登革热病例调查一览表/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媒介伊蚊登革病毒分离送检登记表、疑似登革热病人检材送检一览表、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览表、疑似登革热病例送检表(临床)9个附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份和/或双份血清IgG抗体、IgM捕捉ELISA法(MacELISA)检测登革热IgM抗体、C 6/36(或BHK21)细胞分离登革热病毒、乳鼠分离登革热病毒、免疫荧光法检测DV抗原、RT-PCR检测DV基因及分型7个附件。 登革热是由1-4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均有本病发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世界每年发生登革病毒感染患者超过1亿人,并有50万人发展成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造成大约25000人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将其定为乙类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在我国广东、福建时有发生,多为小规模流行或散发。1999年和2004年因输入性病例导致福建和浙江等地发生暴发流行,其它省区近年来也常有输入性病例的发生。(转载自“卫生部政务网站”)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