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产业在行业中还很“嫩” |
![]() |
市场期盼已久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于近日发布,该规划将疫苗列为六类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药物产品之一,提出针对流感、肝炎、疟疾、结核、艾滋病等重大或新发传染病,加快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开发。然而,近年来发生的问题疫苗事件、重庆啤酒疫苗事件,给受到追捧的疫苗产业打了一剂“预防针”。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疫苗产业仍处于行业发展的中早期,阻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开发。疫苗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许多企业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而疫苗潜在市场远不止于此。我国拥有超过13.28亿的总人口和每年约1600万的新生儿,而且未来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2.3亿,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是疫苗市场发展的基础。此外,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直接增加了其健康投资支出,将大幅提高疫苗的使用数量。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每一个疫苗新品种的诞生都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据报道,由厦门大学、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性疫苗“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预计将于今年6月在厦门投产。
不过,这样的新品种研发成功案例并不多见。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疫苗以仿制为主,新药开发进展缓慢。国内申请注册的疫苗大多数都是传统疫苗,而疫苗产业的新型疫苗如新型结核病疫苗、肺炎结合疫苗、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的创新开发能力不足。
2011年年底由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尽快完成手足口病疫苗等6种新疫苗的研制及产业化,加快研制和研发一批新的疫苗品种;重点支持新型疫苗国家研究中心等能力建设,重点突破新型疫苗研发及大规模生产技术等制约长远发展的瓶颈;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等。并对疫苗重点项目安排了约94亿元的中央财政支持。
在疫苗新品种的研发中,治疗性疫苗和联合疫苗被看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开展成人用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推进百白破(无细胞)、水痘、麻疹、甲肝、脊髓灰质炎等传统疫苗升级换代和联合疫苗的研制与生产。

- 相关报道
-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专家、业界聚焦西医药出海:摸索可行性途径 (2025-04-22)
- 两部分发文 许可出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临盆 (2025-04-22)
- 国度医保局:展开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任务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