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国内仿制药在国际标准中上位

国内仿制药在国际标准中上位

  日前,由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国内仿制药质量、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体系。《规划》特别要求,全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医疗器械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专家指出,提高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是五年规划期的工作重心。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  管理办法》施行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中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常用的仿制药在2015年前完成。业内专家表示,《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全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是一个颇为艰巨的任务。

 

  目前,国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90%以上仍是仿制药,而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制药工业仍然需要以国内仿制药作为主要支撑。《规划》对于仿制药也列出了单独的质量提高要求。《规划》要求: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中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常用的仿制药在2015年前完成,未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不予再注册,注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将其生产的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进行全面对比研究,作为申报再注册的依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表示,近年来,我国仿制药正逐步从最初的仿标准转向仿质量、仿疗效。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提出了生物等效性的要求,现在进一步要求全面对比,无疑将大大提高仿制药的质量。

 

  新版GMP改造费用、药品电子监管实施费用、环保治理费用以及日益高涨的各项原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都将直接考验企业的生存能力。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广成等认为,此次对国内仿制药提出的全面提高质量要求无疑会带来成本增加。企业将长期面临成本考验。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认为,由于现在市面流通的药品多数为2007年前注册,因此要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需要给予企业充足的时间。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