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原料药想双赢 彼此信任不可缺

原料药想双赢 彼此信任不可缺

  中国经济连续10年保持了高速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工成本低廉,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都先后在中国设立工厂。中国已俨然成为世界工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医药及化妆品的原料及中间体的生产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除了为数不小的工厂以外,原料药的种类以及生产能力每年有增加的趋势。针对如此变化,日本一些维生素厂家纷纷停止国内的生产,以前在国外采购原料在日本完成精制步骤的产品,也转而直接委托中国工厂完成全部的生产,日本国内工厂完成生产的原料品种及数量则呈现减少的趋势。

 
  和中国有着相同发展速度的印度相比,无论从高速公路及新干线等交通配套,还是和日本之间的交通便利性、文化及人种的类似性等方面来考察,日本在医药原料领域和中国的关系应该说比印度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只是,印度因为官方语言就是英语,所以在应对欧美GMP等相关法规方面会更迅速,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日本医药企业为了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审计以及考察,开始走出国门并走近国外的原料工厂,这一点和2005年修订的药事法的实施是有密切联系的。日本以前也在医药和化妆品上使用国外的原料,但规模相对较小。自从药事法修订之后,日本医药企业的业态做了重大的调整,被分为制造销售业和制造业。作为拥有药品等相关产品许可所有人的制造销售业者,承担其生产销售的药品、化妆品等的质量、安全性的最终的保证责任,同时,对达到GMP管理水平的原料药工厂,承担制造销售业者的监督义务。


  也就是,原料药的制造工厂必须严格按照制造销售业者遵守的法令GQP(药品、准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标准,2004年厚生劳动省令第136号),必须定期对工厂的GMP实施情况进行确认。正因为这样,药品企业对国外工厂的审计机会也会相应增加。定期确认的方法包括实地确认以及书面确认,实地确认是目前的主流方式。

 
  即使化妆品以及准药品等须符合GQP法令,但其原料并不属于GMP管理的对象,现阶段的法令并没有规定对工厂进行确认的义务。但对于中国、印度等被称为“高国家风险”的国家来说,从确保品质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来管理医药品原料药,是企业的责任,从企业保护这个角度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

   
  所谓的“国家风险”,不仅仅是指生产等方面的管理方法,也包括员工的工作环境、雇佣条件、生活习惯、收入差距等各种要素。应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从综合考虑的角度出发,个别分析每个原因进行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在日本,只要用通常使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安全性问题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但我们认为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来改善这方面的不足。 
   

  对于原料工厂的人来说,来自日本的专家到工厂来审计,从一开始直到审计结束为止,基本上都会非常紧张。审计官只要心里有一丝傲慢的想法,肯定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被对方察觉到。说到底,诚实谦虚的态度是最基本的要素,相互敞开胸怀、开诚布公地对话是构筑信任关系的第一步。虽说是审计,但是在一连串的对话中,一有机会就幽默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审计过程对于审计方也好、被审计方也好,都是比较死板和紧张的,调节气氛就很重要了,可以帮助达到高品质的质量审计。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