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四川成为中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_医药资讯

四川成为中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_医药资讯

被喻为中国“中药之库”的四川省,地处北温带,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植物品种繁多,全省有药用植物约5000种,中药材蕴藏量达100万吨,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中药材年产销量达1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四川现有人工种植中药材200余种,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全省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县30多个,建立了川芎、丹参、麦冬等29种川产道地药材32个科技示范区。川芎、天麻、附子、麦冬、贝母、丹参、黄连等30余种川产道地中药材享誉国内外,为四川发展医药产业特别是中药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著名的药材市场之一,形成了多渠道、少环节、多点购销、种植大户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体系,年成交量约20多万吨,年交易额12亿元。 四川药用植物历来以野生为主,尤以虫草、贝母、大黄、羌活,黄连、天麻、附子、麦冬、川芎、自芍等品质优良,久负盛名,畅销中外,半夏、天南星、白薇、通脱木等药材产量亦居全国首位。杜仲、黄柏、厚朴等也以质量优良而受到青睐。此外,民间利用的草药也很多,如过路黄(金钱草)、夏枯草、马兰(鱼秋串)、岩须、金疮小草(龙胆草)等。近年来,随着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增长,川西北地区大力开发小檗、乌头、马尿光、赛茛菪、紫绒蒿、绿绒蒿等药用植物,用以提取加工新药源,具有较大的潜力。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的长江上游,位于东经97度22分至110度10分,北纬26度3分至34度20分之间,北邻陕西、甘肃、青海,东连湖北,南接云南、贵州,西与西藏交界。宋代置川陕四路、四川之名由此而来。春秋时期,四川为“巳”、“蜀”之地,故简称蜀。四川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美丽富饶的四川盆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之一,海拨500至7000米。西部属青藏高原,山高谷深,地势崎岖,平均海拔3000至4000米。 四川要河流有长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水利资源丰富。四川气候复杂多样,东部属亚热带湿润东南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长、气温高的特点,西南山地属亚热带干湿交替的西南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西北高原气候寒冷,长冬无夏,全川年降雨量多数地区约1000毫米,西北高原约400至700毫米。四川盆地由于秦岭大巴山阻挡了寒流,夏季南方热的气流越过大娄山下沉,使四川盆地冬暖夏热,霜日极少,几乎全年皆为动植物的生长期。年均气温16至17度,无霜期长达300天左右,风力弱,雾多,消散慢,日照少(多在1400小时以下)。雨季漫长年降雨量约为1200毫米,蒸发量小,湿度极大,旱季极少。由于四川地形复杂,又未受过第四纪大陆冰川的浸袭,生态环境和气侯多样,使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并呈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带性分布,如高山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等,岷江流域的干姜、郁金等。其它如江浊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自芷,中江的白芍、丹参,汉源的花椒,天全的川牛膝等不仅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这些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