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支付制度改革 “以药补医”难题难解

支付制度改革 “以药补医”难题难解

  专家认为,支付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必须同时启动,才可能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的供应能力和品质水平。“‘以药补医’是我们过去政策和制度长期实施所致,不可能仅通过一种行政手段、一纸文件就能革除。”医改专家组成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刘国恩教授在21日举办的“医改会客厅”论坛上如是说。从2009年4月6日国家公布新医改方案至今,“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面对中期评估的考验,医改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如何破解“以药补医”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在很多人看来,医改是世界性难题,而破除“以药补医”则是更大的难题。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秘书长熊先军指出:“中国医改之所以难,是因为中国曾经有计划经济,所以到如今在很多领域的改革还没有完成,这其中包括医疗领域。中国改革的特殊含义,就是对原来计划经济下形成各行业管理体制及其政策的彻底改革。”

   
  新医改一直力图从政策上取消“以药补医”,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如“零差率”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过去的3年里,从一些地方实施的结果来看,不仅效果不佳,甚至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出现包括医务人员积极性下降和社区患者上流等问题。

   
  对此,医保付费启动支付手段改革至关重要,包括探索按病种、按人头、总额预算等措施,寻找医患双方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利益相融的价格机制和支付手段,这里三大医保制度一定要发挥牵头和主导作用。刘国恩如是认为。

   
  虽然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启动,按病种付费、门诊统筹、总额预付等措施已经逐步在落实,但在熊先军看来,这还难以解决问题。“医疗保险要改革支付制度,实行门诊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付费。但按病种付费以后,医生认认真真按照要求节约了成本,但他并不能从中获得收益。这个医生还会主动节约成本吗?为谁节约?”熊先军坦诚,节约了,回扣反而少了。支付制度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只是简单地把治一个病多少钱包给医院,不按照支付制度的要求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医生的积极性也产生不了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一直坚持推行支付制度改革,但也仅仅是在支付制度上的变革,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降低患者的负担,医疗费用的上涨也没得到遏制。由此看来,在支付制度改革之外,还需配套别的措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医疗保险的支付制度必须要和医生收入分配制度等医师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进行改革,这是下一步医改最核心的部分。

   
  医保付费是很好的方式,但是节约下来的钱该归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朱恒鹏有这样的见解:“在医保付费机制改革,打包付费的情况下,医生通过规范治疗节约下来的钱,这部分剩余价值,医院要有收入分配自主权,还必须要有人事自治权,院长和医生都要有自由选择权。这就可以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医疗分配体制改革也就能够发挥作用。”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