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北京市血液中心将探索“血生血”

北京市血液中心将探索“血生血”

  从北京市血液中心获悉,通过模拟人体内分化产生红细胞的方式,在体外通过对从血液中离心出的白膜进行诱导,已经成功提取出红细胞。本周将启动增加产量的立体式研究,如果实验最终获得成功,则一袋血可以“再生”出一袋血。无偿献血供不应求的现状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界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自2008年起,市血液中心就开始启动实验室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获得可用于临床的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血液首先要在血液中心进行离心,分离后的血会分为三层:血小板、白膜层和红细胞,红细胞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患者最需要的”,HLA实验室博士贾延军是此项试验的主要负责人,他介绍白膜层(主要由白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组成)如果进入病人体内可能会导致输血反应,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废弃不用,“但其中却包含可用于生产红细胞的造血干细胞”。

 

  历时近三年的准备和研究,HLA实验室成功地制备出了0.5毫升的成熟红细胞。经过检验,该红细胞的大小、结构和功能与正常的红细胞相似。为提高红细胞的产量,本周起正式启动立体式红细胞培养的研究。市血液中心已经购进4个罐式培养仪,分别为250毫升和500毫升。HLA实验室主任张志欣表示,最快于明年,立体式红细胞培养有望获得成功,“这意味着,我们离一袋血生产出一袋血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同种异体输血有导致如肝炎、艾滋病、梅毒及其他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因为这些疾病在感染早期是无法检测到的。但如果能通过在体外生产出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如红细胞,则会有效避免输血传染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患血友病等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在血液配型方面会有些困难,很难再找到与之匹配的血液,面临无血可输的境地,“这种难配血的人群,通过体外培养出的标准化的红细胞则不成问题,这也将是此项试验成功后首先获益的群体”。

 

  目前,我国血液中心需求的区域分布和流向不均衡,大量患者流向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导致这些城市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北京作为用血量大、手术量多的地区,血液缺口问题更是不可小觑。据介绍,本市“季节性血液短缺现象”每年都会发生,但是这个冬季的血荒比往年持续时间长,已经近2个月。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