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熊胆汁让供应链断层“曝光” 急找替代者

熊胆汁让供应链断层“曝光” 急找替代者

  22日,福建省惠安县,国内上百家媒体聚集于此。庞大的媒体团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还原炒得沸沸扬扬的“活熊取胆汁”真相。于是,近两百名采访人员实地探访了正处于舆论漩涡的归真堂药业黑熊养殖基地,并现场见证了“取胆汁”全过程,这是此前略显神秘的熊胆类原料行业第一次零距离面对媒体,也是该公司在上市关键时期,面临多方质疑与揶揄后的一次直接回应。采访人员在归真堂黑熊养殖基地看到,熊舍入口旁是散养区,众熊仔在旋转梯、双杠等设施上游玩、爬行。围栏旁用桶装着苹果、黄瓜等熊食,不时有采访人员将这些食物抛下去,引起熊们一拥而上争抢。


  据介绍,散养的都是3岁以下的幼熊。随后,采访人员按批次走进取胆汁区,工作人员先向采访人员展示了取胆汁用的引流管,接着打开其中一个小笼子的门,一只黑熊自己走进笼子,开始吃笼子前端盆子里的食物,工作人员还给熊添加了牛奶。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先用酒精棉对熊的腹部消毒,接着将引流管插入,胆汁迅速流进容器。采访人员观察到,这只熊在整个过程表现得如无其事,嘴里吃得倒还“嗒嗒”响,其他300只引流熊或卧着、或趴着。

  
  据介绍,黑熊到5岁生理成熟后,养殖场会根据不同熊的体质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外科手术。也就是在黑熊的胆囊部位切一个小口,通过外科造瘘手术,利用熊自身的软组织来制造一个胆囊与腹部间的胆汁漏斗,采熊胆汁时用灭菌的引流管插入让熊分泌的胆汁流出来。此技术从1998年开始推广。每天每只熊可引流120毫升,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因素,不少媒体对这种安静仍有疑惑。

  
  与其说“活熊取胆汁”暴露的是入药名贵动物的一次危机,还不如说是法治和伦理双重缺位下,市场经济单兵前行的必然结果。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徘徊在商业与伦理之间,“活熊取胆汁”仅仅只是个引爆点,其映射出的是熊胆类药品原料获取的尴尬。

  
  在随后的“归真堂养熊基地开放日座谈会”上,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荣汉和资深专家张世臣深谙此理。“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讲,胆汁原是熊的分泌物,引流胆汁的价值正体现了资源的利用,与过去‘一熊一胆’的获取方式比较,引流是将人理的观点运用到了自然资源领域。从基地的养殖人员、设备、环境以及技术指标来看,均符合国家关于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导原则的要求,这就是动物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国在药学伦理方面整体上还有短板,接下来应更加重视研究。”周荣汉解释说。

 
  “活熊取胆汁”的争议已不再局限于归真堂本身,由此引发的对熊胆类原料产业链的争执也在逐渐扩大。那么,熊胆到底是否可替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由于熊胆粉在中医治疗中用途广泛,目前我国熊胆等动物药材资源匮乏,走人工饲养道路还是寻找新的替代品,已然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选择。“由于同样珍稀的虎骨、牛黄、麝香其人工产品都已成功进入市场,以人工熊胆作为替代品只是时间问题,这次风波无疑会缩短这个时间。”该人士分析说。

  
  目前,人工熊胆项目已进入审评阶段,一旦通过审批,将正式批产进入市场。“人工熊胆是按照优质熊胆标准研制,而且质量可控,而天然熊胆从状态不一的熊身上抽取胆汁,在抽取胆汁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被污染的可能。而且进口的熊去氧胆酸也已在中国销售。”张小海直言,研究表明,人工熊胆在临床试验阶段表现出与天然熊胆相似的疗效,熊胆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

  
  但事实上,人工熊胆并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熊胆。在座谈会上,多位权威专家论证了此观点。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周超凡直言不讳:“目前,熊胆汁在临床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冠心病、肺炎、痛症、保肝降糖和预防肿瘤等有独特的疗效。虽然熊去氧胆酸目前已有德国、意大利的合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目前来说,天然熊胆是不可被完全替代的。”在他看来,人工熊胆的主要成分为牛黄熊去氧胆酸钠等,在种类数量上与天然熊胆相似,含量接近,但一些单一成分的代替品,需要临床循证依据。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