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疫苗在国际路的发展

中国疫苗在国际路的发展

  今年3月1日是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满一年的日子。但一年过去了,作为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我国却仅有两家疫苗生产企业向WHO提交了预认证申请,至今未有一家通过。而与此同时,以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等为代表的跨国疫苗界巨头已经手持WHO预认证这个“国际通行证”,抢占了80%以上的全球疫苗市场

 

  我国年产疫苗10亿人份,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疫苗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全球现有疫苗生产企业85家,仅我国就有36家,占了四成以上。但时至今日,国内没有一家疫苗生产企业通过世卫组织的预认证,也就是说,国产疫苗只能“挨家挨户”地以赠送或逐一国家注册的方式出口。

 

  去年3月1日,国家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卫组织评估,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从那一天开始有资格申请“国际通行证”,并在通过世卫组织的预认证之后,进入联合国疫苗采购计划,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去年10月28日,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向世卫组织提交了季节性流感疫苗市场的预认证申请;今年1月18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所也正式递交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申请。

 

  尽管预认证能否获批依然是个未知数,但前期缜密而繁琐的准备工作已经让两家企业发出这样的感叹:疫苗国际化之路相当艰难。“以往,成都所每年员工培训总计1000人次左右,可自从着手申请预认证以来,这几年每年的培训量都在5万人次上下,单年度的工作量涨了近50倍。”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永林说,过去5年多,中生成所共投入8亿元进行车间改造、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两家企业申请预认证过程的另一大感受是,如果某个产品想通过预认证,必须在该产品研发之初就严格按照世卫组织指南的步骤去做。“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与预认证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预认证的准备时间一般会超出企业预判时间的1倍以上。”与“虚弱”的研发能力相比,我国疫苗的市场潜力却不可估量。近年来,我国疫苗生产市场一直保持15%左右的高位增长。

 

  《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和《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在刺激国内疫苗市场热情的同时,也让境外疫苗生产企业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美国著名医疗产业创投公司维梧生技近日就表示,未来几年将扩大在中国疫苗生产、药品、医疗器械和原料药方面的投资。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