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媒体报道用药短缺引药监局重视

媒体报道用药短缺引药监局重视

  近年来,各大媒体屡屡报道个别品种用药短缺的情况,引起卫生部、药监局等多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大家纷纷将注意力放在解决“原料供应不足”与“盈利空间偏低”两大顽疾时,却发现收效不太显著,品种短缺的情况一段时间后即故态复萌,这引发了我们向上游溯源的强烈兴趣,试图通过这次的追踪之旅为业界还原短缺药目前的生存状态,以寻求进一步的解决之道。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管理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吴永佩告诉采访人员,药品短缺问题已持续多年,像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短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当普遍的,“而这并非渠道不畅所致,估计根源还是在上游。”吴永佩如是判断。


  但让医院不明白的是,西地兰既不参与招标,零售价为何长期维持在每支3.6元的“生死线”上?普药中所谓的“暴利”成分又有几许?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普药压价风潮越演越烈,有些药的价格之低甚至已超出厂家的承受范围,至于普药是否真的存在“高暴利”,实际上是需要核算清楚的,而不是简单的依赖于价格谈判或者专家讨论的结果。

   
  去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鱼精蛋白,在多方重视下虽已恢复并扩大生产,但据采访人员调查发现,该药并未排除在广州各大医院的短缺名单之外,据医院采购员反映,“药是供上了,但还是比较紧张。” 一般的廉价老药又是怎样的境况?采访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这类经典廉价老药各有不同的遭遇。拥有自主定价权的老药在提价后往往能存活更久,或改道以药店销售为主,或选择性放弃部分片区,主攻招标价更高的区域,只有被逼进“价格死胡同”的老药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看来,出现用药短缺的药品品种并不固定,而且往往是这只药的短缺解决了,又会有另外一只药发生短缺,好比久病不愈的病人,病情反反复复。这一看法也得到某商业公司药品采购部朱经理的认同,他表示,只有极少数品种或品类会持续缺货,而且短缺药品的数量和范围还没有扩大的迹象,“短缺药品当中有70%-80%能恢复正常供应,如果一直补给不上,临床上只能转向寻找新的替代品,但后者的性价比可能就不如前者。”

   
  此外,市场用量萎缩和价格低下是导致短缺的重要原因,“假设某个品种的投入-产出比较高,单位产出的价值较低,企业完全有可能放弃生产,因为该药品的经营状况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盈利需求。”朱经理指出,生产商固然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同时也需要政府给予适合高成本环境的政策扶持和价格指导。在美国,全国的基本用药通常由政府指定的少数几家大企业统一生产,相较之下,国内数十甚至上百家生产企业对某个价格低廉的普药品种同时发起竞争,势必全难获益,但定点生产是否能解决所有的短缺药问题?尚难定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