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类中药生产企业正在“上升” |
![]() |
近日,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完成了30家“2011年度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及论证”,其中,依托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列入国家工程中心组建项目计划。据悉,目前山东省内胶类中药生产企业已达上百家。
山东阿胶行业协会副会长秦玉峰认为,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存在三大瓶颈困扰着阿胶行业。首先,胶类中药产业整体的中药工程技术较为传统。比如,在胶剂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处理上,驴皮需要完成清洗、浸泡、分割等工序,整个处理过程大多需要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皮原料处理的耗水量大,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另外,在一些胶类中药生产的过程控制上,依然采用人工经验。虽然东阿阿胶在国营80年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攻关,技术水平始终领先行业,但该行业的整体工程化及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其次,胶类中药企业在质量标准的构建方面是一块“短板”。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因为制胶原料的供应短缺,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而传统的鉴别真伪的方法存在一定漏洞,无法满足市场快速鉴别和打假的需求。
最后,胶类中药原料资源萎缩,制约了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例如,驴皮是阿胶的原料,目前驴养殖数量急剧萎缩,而相关科研力量又非常薄弱,导致驴皮供应数量严重不足。原材料资源瓶颈是胶类中药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
业内专家表示,产业共性问题需要借力国家政策这支“指挥棒”,来整合行业资源,共同解决和应对市场需求和产业瓶颈的矛盾。2004年,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在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山东省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从事阿胶及阿胶系列产品现代化研究的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针对山东省和我国胶类中药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将加强胶类中药共性工程化研究,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祥山博士介绍,“比如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艺改造、质量标准鉴别技术应用转化与推广、制胶原料资源可持续发展技术推广、新产品新剂型开发等。中心将通过这些工程技术的开发、转化与推广,使胶类中药在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 相关报道
-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强化网络贩卖监管、保证"大众用械平安 (2025-04-29)
- 欠缺药品平安义务系统漫谈会在京召开 (2025-04-28)
- 《中药新药研发用临床需求清单(第二批)》宣布 (2025-04-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