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患关系紧张 调节机制能否“有效”

医患关系紧张 调节机制能否“有效”

  医院要配钢叉和催泪剂医患关系真的紧张到了这地步?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最近,东莞出台的一项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议。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被关注,一方面,患者有诸多不满,但同时,医生自己也备感委屈,医生和患者之间最难以沟通的究竟是什么?缓解医患关系又有什么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昨日,全国两会举办最后一场采访人员集体采访,几位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此坦率直言。对于医患关系紧张,接受集体采访的医卫领域人大代表并不否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甚至还对此做了分析总结,他表示出现医患纠纷、医患矛盾大致有四种情况,应该有区别地对待。


  第一种情况,俗称“医闹”。部分社会闲杂人员以“医闹”为职业,把有些是治疗疾病中出现的问题闹大,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第二类,有些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于医疗行业不太理解,总是认为如果治疗没有达到他所想象的效果,就该算是医方的责任。其实,医生哪有不想把病人治好的,但是目前的医疗水平或者医疗技术,并没有“穷尽”到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第三类,医疗上的失误,产生医疗纠纷。第四类,有少数医生责任心不强,或者利益至上,造成医患纠纷。
 

  “‘医闹’一定要制止,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医生这个职业估计就没什么人做了。”魏丽惠代表在接受采访时大声疾呼。王正荣代表也表示,以谋取索赔为目的的“医闹”应该严厉打击--应该由公安和司法部门来研究对策对他们进行打击。
   
  不过,相对数量更多的一类纠纷,即患者认为医生或者医方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而要求索赔的,或者医务人员从主观上想治好,或者技术水平不行,或者当前的医疗条件达不到要求,对这一类纠纷,王正荣认为,还是应该通过探索第三方仲裁机制来解决。“以前是主管行政部门参与解决,但是效果不好,在医患关系方面,患方总认为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以医院方来解决的,是站在了医疗一方。所以,我们现在是探索第三方仲裁机制,第三方包括有学法律的、学医的、学社会学的,一起来参与,形成第三方调解机制,这样的话,以第三方的立场,正确客观地判断双方的纠纷,看谁对谁错,医方错了,医方肯定要赔偿的;如果是患方的无理要求,就不得赔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前两天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东莞市政府出台规定,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他不赞成,这种消极的做法,在气氛等各方面加重医患隔阂,只能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林新华则是建议通过人大立法明确公安部门打击职业医闹医托的责任。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