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制药企业如何摆脱“高产能低附加”

制药企业如何摆脱“高产能低附加”

中国是世界医药生产大国,原料药和中间体的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产能的新一轮扩增,中国原料药产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并已从普通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蔓延,与此相望,出口制剂生产和质量还相对落后,在政策的鼓动之下,在做大蛋糕的驱动下,国内出口制药企业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投向附加值更高的出口制剂身上。制剂出口正迈向产能释放之路,但前路要如何走,才能避免重遇原料药产能扎堆之困?

 

或许,只有政府的适当引导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才能帮助出口制剂在国际化之路披荆斩棘,浙江医药日前亦加入这个扩产阵营,拟募资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对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昌海增资,并实施“生命营养品、特色原料药及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此制剂出口项目包括年产能42.75亿粒的口服制剂及年产300万瓶的冻干粉针剂与口服溶液等,浙江医药董秘喻祝军表示,“项目建设预计在两年半后完工,这些新药部分已经获得了批文。”

 

不同企业有着各自的国际化轨迹,但出口制剂产能的不断扩充也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认证,仅仅是国际化第一步,后面的征途将更加艰巨,据了解,现在不少通过认证的企业都只是代加工通过认证,出口制剂产能的消化将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如果只是代加工通过认证,那就意味着只有签下订单才能生产,企业本身没办法到国外进行销售。

 

公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制剂面向发达国家出口取得突破,通过欧美质量体系认证的制剂企业已从4个增加到24个,制剂出口正在提速,《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将“国际竞争力提升”列为主要发展目标,并明确要求“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20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