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品流通环节 廉价药保障投入

药品流通环节 廉价药保障投入

  “规定流通差价率以后,分销链条做得越短越好,如此才能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获得适当的利润。就分销环节而言,在利润还过得去的前提下,才有能力考虑增加对廉价药的保障性投入。”某商业公司采购部总监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不过有业内专家认为,按照今年2月发布的《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之前执行15%顺价加价的低价药品,一定会出现计算出来的零售价格高于现行零售价的现象,政府有可能会通过招标限价等手段压低此类产品的中标价格,低价药或难逃进一步降价的命运。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流露出对于流通药品差价率与招标制度叠加使用的担忧,原因是《办法》并未指明中标价与药品出厂价之间是顺推抑或倒推的关系。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则表示,如果招标制度与流通差价率严格对接,对于底价招商模式的企业,其产品降价风险无时不在,因此短期来看,二者严格对接的可能性较低。“《办法》执行以后,有可能使价格合理甚至低廉的国产药因营销模式问题,大步退出国内市场,从而把市场拱手让于渠道价格规范、价格高昂的外资药、合资药,届时‘看病贵’现象反而会愈加凸显。”这名业内人士指出。

   
  某药企市场部部长认为,既然要对流通环节实施差价率管理,那么招标的意义就名存实亡。对此,在药品招标制度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宪法表达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差价率管理对药品流通集中采购将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尽管是被动、不经意的,但药品价格政策和采购政策将在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后逐步趋向融合。”李宪法判断,二者共存不可避免,将对生产企业的“高开高返”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对药品批发环节同时实行差价率管理,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的投标报价主体地位,化解了医药行业对采购政策不允许批发企业成为交易主体的批评,进一步推动了批发企业的物流化转变,对药品集中采购提供了强有力的策应和支持。”李宪法这样分析道。事实上,业内对药品加成管制的态度基本划分成两派:有人认为中标价格的虚高是根源,按照现行中标价格制定最高零售价格,取消药品加成管制才是正确之道;也有人认为,无论药品加成是否取消,药品价格虚高的局面都很难避免,最佳手段不是取消药品加成,而是取消药品差价率管制,只管药品最高零售价。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