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医药企业并购 未来之路依然热情不减

医药企业并购 未来之路依然热情不减

  医药市场风云变幻,继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北药划分争霸版图后,广药集团整体上市再度燃起烽火。广州药业与白云山A昨日双双公告,拟以广州药业为平台,按0.95:1比例换股吸收合并白云山A,并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购买广药集团主要经营性资产,实现广药集团整体上市。业内专家表示,广药集团属地域性医药企业,虽无法与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和华润北药三巨头抗衡,但事件的市场导向意义明确,为地方医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打响头阵,并加剧了医药市场争霸的战火。

 
  根据重组预案,广州药业在换股吸收合并白云山A的同时,将向广药集团发行A股股份作为支付对价,收购广药集团拥有或有权处置的房屋建筑物、商标、保联拓展100%股权和百特医疗12.5%股权。广药集团原分散在广州药业及白云山这两家上市公司中的医药资产将纳入广州药业统一上市平台,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广药集团借此将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了解到,广药集团旗下拥有广州药业、白云山两家上市公司和成员企业近30家,以中成药及植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药制剂等的研发、制造和经营为主,现有医药产品1000多种,居2011中国企业500强第273位。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6.31亿元,工商销售收入275.26亿元,利润总额10.30亿元,雄踞广东医药市场之首。

   
  2010年起,三大医药巨头的竞争不断加剧。华润集团凭借重组北药集团与国药集团展开激烈角逐。上药集团同样不甘落后,通过收购和扩展营销网络,夯实覆盖全国的势力范围。返观近两年的药企重组历程可以发现,三大医药巨头以北京、上海为主战场,沿东部沿海地区与各省药企合纵连横,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且有地域交叉的势力范围。

   
  对于参与医药市场版图划分的各方而言,时下“圈地”赛跑刚刚开始。上药集团并未收手,2012年2月8日再次祭出重拳,出资8000万美元在北京设立上药北方投资有限公司,并高调宣布,上药北方将统筹其在北方地区的医药业务,打造立足北京及环渤海经济圈、辐射东北、华北、西北、中西部等泛北方区域的投资经营平台。在优胜劣汰般“跑马圈地”的竞争环境下,广药集团的动作显得尤为扎眼。业内人士表示,广州药业对广药集团4.38亿元的资产收购规模虽不算太大,但通过整体上市,广药集团可基本解决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为未来的医药市场版图扩张打下基础。


  在医药市场割据中,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与华润北药借力资本市场扩大并购重组的模式受到很高关注。分析人士称,广药集团横跨沪、深、港三地交易所整合并加入资本市场大本营,有望增进其在医药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臂力。三大医药巨头通过资本市场扩大并购的手段不断显效。华润集团在2011年收购北药集团后,通过旗下双鹤药业、万东医疗、华润三九等上市公司加速并购重组,其中,华润三九于2011年9月以4.0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本溪三药、合肥神鹿、双鹤高科和北京北贸四家公司,双鹤药业打入上海输液市场,引起市场热议。

   
  通过并购重组,几大医药巨头的产业链不断完善,涵盖化学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医药商业流通等领域。企业营业收入不断增加,国药集团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200亿元,近8年间的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达33%;华润医药年营业额逾345亿元,上海医药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02.69亿元。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28日表示,广药集团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短期内不会上升到与另外三大医药巨头抗衡的地位,但公司有望立足本区域,不断拓展势力范围。

   
  不过,市场各方对广州药业整体上市的预期仍存分歧,上海证券交易所28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在上海、深圳游资大力买入广州药业的同时,三家机构席位却疯狂卖出达9517.84万元。事实上,在北京、上海两地医药巨头的激烈紧逼下,地方医药企业正日益感受到压力在加剧。2011年11月,华润医药打入福建市场,投入10亿元人民币与片仔癀(600436)共建合资公司,计划以片仔癀8个品种的药品为主导,十年内将合资公司发展成年生产销售额超20亿元、净利润超2亿元的企业,引发市场关注。


  商务部于2011年初在《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力促到2015年形成1-3家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和20家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国药集团、上药集团等被寄予推动未来医药流通业兼并重组的厚望。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卫生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也不断推出举措,推动医药企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工信部于2012年初印发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并促进医药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超过50家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而在政策升温的背后,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小、散、乱和恶性竞争的现状。目前,国内制药企业达6000多家、GMP生产车间达4000多家、医药包装生产企业有1500多家、医疗器械领域企业超1万家,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型企业过多被视为制约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壮大的短板。

   
  根据IMS市场预测,中国医药市场在2010-2020年的年递增幅度达15.5%,2011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8800亿美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业内人士表示,医药产业的可观前景有望促使地方政府进一步推动地方药企的整合及做大做强,以及展开对外并购。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