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进军生物医药合同制须加成本

中国进军生物医药合同制须加成本

  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预计未来3年内药品合同制造市场(CMO)将大幅增长,全球制造市场预计会增至2014年的约337亿美元。而未来两年内,随着生物医药公司面临重要的专利失效和越来越低的药品批准率,公司成本压力会越来越大,据安永分析,由于本土市场空间很大,中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收入很可能促使其在CMO方面得到发展,建立起信任和信誉,以赢得合同。


  中国制药企业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品牌或仿制成品药的供应者,而主要提供中低端产品。但是为了真正打进国际CMO市场,中国正向制剂市场发展。现在,中国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可以接手海外制剂生产合同。不过,中国的CMO公司也在努力达到国际生产标准。中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要成为有信誉的商家,中国的合同制造商必须达到国际标准。但是,西方各国的标准不尽相同,并且提高标准就意味着成本增加,这是中国CMO发展成品药市场的主要障碍。


  生物医药新高地:虽然在化学制药领域,与印度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处于优势。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在生物医药合同制造方面比印度具有更大优势。尽管长期以来,小分子药物的生产被外包到低成本的亚洲区域生产,但成品药的生产还是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特别是生物医药制品。但是,随着成本压力的增加,也会出现从西向东转移的趋势。 印度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落后于中国。这一点可能颠覆中国和印度在以往CMO领域里的地位对比,因为生物制品在医药市场的比例将越来越大,预计到2014年前,100只药物中将有一半是生物制药,而2000年只占11%。


  据安永分析,中国企业进军生物医药的合同生产不失为一个绝佳策略。不过,这种模型是有挑战的。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行业,潜在客户需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签下合同,并且规模都很小。为了和跨国公司建立起关系和信任,完成合同的专用设备也是需要的,这又是一笔开支。尽管生物医药合同制造市场还处于早期,但市场潜力相当大。在中国,科研和生产人员的劳动成本很低,只是需要更多资金来建立一流的生产设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