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药物研发方向发生重大改变 |
![]() |
日前在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药物研发也可从单向引进逐步走向国际化,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以下简称“药促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主办的中国制药企业研发者论坛上,一位业内专家不经意间道出了当下药物研发方向发生最重要的变化。
“在国际药物研发面临越来越多挑战的大环境下,中国医药企业完全可以逐步实现新药研发‘走出去’。”绿叶制药集团总裁助理、绿叶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但目前,本土药企无论国际化进程方面,还是涉外研发和合作方面,都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没有更广阔的地缘覆盖情况下,本土医药企业在涉外研发成果的引进方面无法跟跨国公司平起平坐。”
通常,在本土医药企业与跨国药企谈产品引进许可时,跨国药企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多少钱”,第二句话就是“你能否使该产品实现全球上市”。如果不能,你只能排在第二梯队。即便是区域市场,这些国际公司也希望面对的是整个亚太地区。显然,销售网络有限的本土医药企业尚不具备优势条件。不过,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也开始注意对单一中国市场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针对中国市场筛选和开发新药;一些欧美中小公司也开始战略性开发中国市场。这的确给予了国内企业引进科研成果和合作开发的更大机会,但合作的代价也水涨船高。而除了资金以外,本土企业对产品的掌控力、估值方式以及作价原则等都成为跨国药企考量的内容。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指出,美国药物研发费用在30年内增加了7倍,但新药数量并未与之成正比。据辉瑞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介绍,在过去10年间,辉瑞的研发投入达700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药物却寥寥无几。礼来公司的战略顾问则给陷入研发困境的跨国医药企业开出4张药方:削减研发投入、变封闭式研发为开放式、突破性创新和研发外包。
与此相映衬的是,中国的药物研发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波士顿咨询合伙人认为,六大因素驱动中国正走向全球研发中心的“康庄大道”。这六大因素是:快速增长的药品市场、不断涌现的研发人才、中国政府对生物制药业的高度期许、日趋成熟的医药研发外包供应商基础、更为活跃的本土研发行为以及外企加大在中国的新药研发投入。

- 相关报道
-
- 《神经元》:复旦科学家发现自闭症新机制!左旋多巴或可让特定自闭症患者亚群获益 (2025-07-13)
- 皖医二附院成功救治一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极危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2025-07-12)
- 默沙东百亿美元收购打开BD新风口,中国药企机会来了 (2025-07-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2025-07-1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Cell论文,登上Nature头条,首次实现小鼠全身神经系统微米级高清成像 (2025-07-12)
- 民泰医药全面升级:2025年搬迁新址,打造中药智能化生产新标杆 (2025-07-11)
- 第一次为爱鼓掌要做好准备!快男备好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 (2025-07-11)
- 《Science》刊发上海六院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联合成果: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致死性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有效性及其核心机制 (2025-07-11)
- 青海首批外乡产3D打印医疗东西获批上市 (2025-07-11)
- 全国药品运营监管任务会暨“清源”行为推动会召开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