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抗生素降价大环境下的应激反应_医药资讯

抗生素降价大环境下的应激反应_医药资讯

最近,传闻国家发改委又对药品进行新一轮的降价。虽然此令未出,行业内已是一片哗然,其中不乏言辞激烈者。甚至有人把此举与整个民族医药工业的兴衰联系起来。毋庸置疑,国家发改委此降价令的酝酿出台与在两会期间代表们频繁反映的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如此大幅度的调整对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 一、国内医药工业非常脆弱。我国医药工业因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所限,一直以来就是以仿制药为主,尤其在抗生素领域,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屈指可数。加上宏观调控乏力,大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药品低价恶性竞争,到最后企业的赢利空间不断压缩。现在国家对药品再进行降价就如雪上加霜!所以说,国内医药工业的脆弱性决定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下降。 二、医药行业的问题与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医院的赢利模式,管理模式及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紧密相关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体制问题。而体制问题表现在3个方面: 1、制药行业长期以来存在轻产品研发,重眼前利益的弊病,即使是只有微薄的产品研发费用也都重点放在研究所谓的改规格、改剂型或配比关系的“新药”上; 2、商业渠道管理水平落后,渠道费用高,环节多;在2004年GSP实施后已有所改观,国有主渠道均发生了变化,但小、多、散的局面并未改善,要实现集约化,大物流,大配送的流通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尤其是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国家无力从财政手段上给予医疗机构补偿,因此,医院只有依靠药品的差价收入来改善医院环境,支付人员工资,添置大型设备等,正是因为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牵扯到医药行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仅仅通过降价来打压制造企业,让厂家来承担所有的一切是不科学的; 我国的仿制药与国外同类产品成分都一样,用的技术、设备一点不逊色于进口厂家的,甚至进口厂家所用的原料都可能是我国生产的(我国也是抗生素原料药的出口大户),然而,国产产品与进口或合资产品之间的差价却那么大。即使有知识产权和原研发费用的问题,但到底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值得思考。 从这次降价消息传出后各企业的态度看,说“药价不应该再降”的极少,大家争论的焦点是降价的范围有哪些,降价的幅度是否过大,降价是否应该有听证的机制和分阶段进行等。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老百姓看病贵、行业不正之风严重等种种现象的确存在,这也是厂家、医院、包括患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厂家也不想把价格定得过高而引起争议。但在现阶段的这种体制下,不解决环节中的高费用,厂家定价时就必须要考虑,整体费用成本肯定上升,药价也自然要提高。毕竟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而医院一方面需要购销差价来支持医院正常运转和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医生收入与支出的不对等也需要用体制外的方式来弥补,这就造成了医药费用直线上升。所以,抗生素降价仍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国情民意的举措,只是在如何实施上要加以权衡。(作者:张峰)(转载自《医药经济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