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物流:摒弃药品混装才有成功希望

医药物流:摒弃药品混装才有成功希望

  中国有80余万家物流企业,虽说数量惊人,但行业聚集度并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准入门槛较低,一辆车一部电话一台电子秤的“物流”企业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将这类物流企业归为“第三方”的概念。而药品物流不仅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具备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具备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实现对药品储存、配送、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满足药品物流服务的需求。简单地说,药品物流不仅要实现“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化”,还必须满足药品质量全程安全有效。


  然而目前中国药品物流总体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向好的动力不足,也就是说,动态GSP与静态GSP的差距较大,往往在药库里的药品质量是达标的,而在途运输配送过程的质量保障是苍白的,尤其是从药厂到药商这一过程,由于许多生产厂家对物流成本的认识有传统的惯性作用,因此对物流服务商的招标也就“唯价格论”,往往中标的服务企业都是配载量较大的社会物流。药品就这样一批又一批地与其他货物,甚至有污染的货物混装在一起,没有任何保温措施甚至只盖了一层雨布,就日晒雨淋地长途跋涉到全国各地。


  所幸这一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药品物流服务规范》已初具雏形,然而这一规范固然很好,但规范就会有相应的成本支出。一方面,某些物流企业为更好地规范,不断添置装备,成本可能不降反升;另一方面,很多物流企业“老方”一贴,做些表面文章敷衍了事,往往仍能每年中标。所以,如果这个《规范》对医药生产企业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话,那么这种“鞭打快牛”的现象就会普遍存在,到最后,那些成本不断攀升的“规范标兵物流企业”,要么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倒闭,要么“曲高和寡”无人问津,订单不足形不成气候最终关门大吉。


  任何有品质的服务都需要较高的投入和运营成本,只有通过规模足够大才能降低成本,而由于药品的专属性,就应专运,也只有“不混装”才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升集中度,既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又保证物流企业有规模有盈利,能够提供持续的好服务。根据对第三方医药物流研究和运营,也许只有哪一天药品物流在途运输能“不混装”,中国的药品物流才会有成功希望。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