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何时是医药行业进口产品春天

何时是医药行业进口产品春天

  都在说医药行业发展,但是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什么时候才是真的发展呢?什么样的发展才是适合的发展呢?何时能给迎来医药行业进口产品的春天呢?


  医药行业进口产品曾经吃亏的是产品政策。与国内产品相比,在空间方面有所逊色。国家药品价格政策新规对进口产品是显著利好,对国产产品在出厂价格制定方面的严苛与对进口产品依据口岸价格制定的宽松形成鲜明对比。两票制实行后两者的价格空间将被基本拉齐。


  医药行业进口产品审时度势,每一个国家有着自身独特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有着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人种,不同的病种发病率,不同的用药习惯和药物敏感性,当引进一个新产品时需要结合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移植嫁接,因时而化,在全球化战略中保留特定国度的个体差异。这就如同贺普丁,最早国外开发时是作为抗艾药物,在国内卖开时却是作为乙肝用药-中国有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乙肝病患庞大人群。


  医药行业进口产品进口产品销售硬伤所在:销售策略永远是营销成功与否的核心与关键。走错一步,有可能会就此跌倒淘汰出局。曾经有进口产品初进中国时直接将产品在成本价上加毛利定价,导致产品销售几年都无法翻身,就是因为不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的销售模式,造就出无法适合中国国情的残疾产品新生儿。策略制订方面,决策效率缓慢也是进口产品的一大缺陷,有些产品上市时间已久,销售策略却迟迟未出,整体销售都会滞后。如果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出策略,抛到市场中时引起的震荡和质疑反响就会更大。西方的成熟市场容量和规范的体系运作无法直接嫁接到东方尚很粗犷的市场逻辑和几近于零的市场基础之上。


  医药行业进口产品销售也需中国化更加极端的是部分外企缺乏销售经验和市场管理经验,游离于国家政策导向之外。仍沿用自建终端的习惯和做法,与专家距离很近,与医院距离很近,却把代理客户置之一旁。代理客户是销售实现的主力,与客户不温不火,市场始终会不温不火。企业始终是上游,产品始终是纽带,企业如果总是秉承搏弈和不放心的心态,无法与客户做成合作伙伴,无法有效与客户、与市场形成合力,业绩之火就不会点旺。企业支持、引导和服务于客户,内外企通用,尚未合作就角力,其实是一种不自信和对市场运作的不娴熟。没有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抬轿子,再大的企业和产品也只能空空荡荡。输出产品和利润,输出指导和管理,输出支持和服务,这些就是企业对客户的凝聚力,而凝聚力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管理向心力。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