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生物类似物推动国内市场新发展

生物类似物推动国内市场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一批重磅炸弹级生物药品专利的逐步到期,生物类似物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引发了业界的无限热情。


  仅今年全球就有多家制药企业宣布与生物仿制药有关的战略决定。3月,富士(Fujifilm)公司和日本协和发酵麒麟合资成立??富士-协和麒麟生物制剂公司,目的是开发、生产及销售生物仿制药,随后,该合资公司陆续宣布了阿达木单抗和贝伐单抗(bevacizumab)两项生物仿制计划;6月,德国默克与Dr.Reddy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共同开发生物抗癌药物的生物仿制药;8月,辉瑞和迈兰表示双方将在日本仿制药市场上开售350多种专利保护到期的药物,开拓日本仿制药市场;11月,AET生物技术公司亦宣布将与瑞士生物技术公司BioXpressTherapeutics合作开发阿达木单抗的生物仿制药。


  毫无疑问,与各个制药企业紧密联系的CRO公司在此方面的触觉更为敏锐。“我们在保持了原有I到III期临床试验不断增加的同时,后期的研究和安全性评估也在增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已上市的生物仿制药安全追踪调查。”PPD大中华区总经理刘锦昌说。


  据悉,目前我国已在部分领域生产生物类似物,在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只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有6类9只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的都属于仿制。国内正在研究的100多只生物药物中,大部分属于改进型仿制。


  与会专家介绍,我国并无“生物类似物”这一概念,也无专门的生物类似物相关的指导原则、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的管理规定。但现行的生物制品的注册分类中有“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已有国家标准的生物制品”等类似的规定,既往许多的产品上市,均是按照相应的申报程序、法规注册和批准的。据称,SFDA已经着手启动了制定生物仿制药指南的相关工作。


  随着一批重磅炸弹级生物药品专利的逐步到期,生物类似物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引发了业界的无限热情,由此也催热了制药企业与CRO的合作。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