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政策控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发展

中国政策控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私人医疗器械公司的“钱掌柜”,美国库克公司首席财务官马克-穆乐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来自中国政府对于医疗器械,特别是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控制--不仅如此,在“限制加价”和“招标采购”压价的调控之下,包括库克在内的医疗器械进口商普遍感到了中国医改价格“压制”的压力。


  了解到,在这份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2版《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来自在华经商的1000多家美国企业会员企业将投资环境建议,集中在医药卫生内的医疗器械价格上。


  “比如制定医疗器械招标的综合评价制度,适当减轻对价格方面的强调,提高医疗器械招标政策制定过程中行业的参与度,遵循卫生部的集中化政策,实行透明化、标准化的招标程序;将重要医疗设备采购的评估权交给医院运营主管部门;由于私立医院是自筹资金机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按照实际需求采购适合自身发展的医疗设备,而不是严格限定在医院分级的条框内。”马克-穆乐表示。


  由于政策限制,进口医疗器械不允许直接在中国销售,必须通过中国市场的经销代理商共同完成产品进口后的流通环节,并协商利益分成的模式。


  但问题随之而来,在整个销售链上,生产商进口货品到中国口岸的价格是可查的,而最终经历了渠道各种加价后卖给医院的价格,往往已经与最初的产品售价相去甚远。


  11月16日,医疗器械巨头美国美敦力(MDT.NYSE)宣布完成对康辉控股(中国)公司8.16亿美元的收购,在这起中国本土金额最大的医药健康类收购案前1个月,美敦力刚刚购买了深圳先建科技公司19%的股权并获得后者的产品分销权。而飞利浦苏州影像基地在近日正式开工,这个投资3亿元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经济实用型的主流设备,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价格,以打开对价格敏感的基层市场入口。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