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制药企业进入美欧主流市场

中国制药企业进入美欧主流市场

  十一五期间在我国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之下,已有多家中国制药企业开始进入美国、欧洲等权威主流市场。十一五期间大概七家企业通过FDA认证,并且有一些产品已经拿到了ANDA的许可,进行WHO认证大概18家企业。进入十二五期间以后,大概有超过30家企业获得欧美日的认证。与此同时印度制药企业获得ANDA的速度比中国快得多,能力比中国强得多,2000年到2010年间他们获得ANDA799个。在出口方面我国刚刚起步,而世界前二十位仿制药企业中六家是印度的。


  我国制剂出口特点,大规模销售制剂主要以口服制剂为主。制剂规模出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批创新药或者高质量仿制药,有成熟而先进的药物开发平台,有熟悉国际法律法规注册队伍,有CGMP标准的生产能力,通畅的物流系统,合理的市场开发策略,熟悉当地传统、文化和法律法规销售队伍。这个对中国制药企业来说目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规模化制剂出口具有投资大和长期性的特点。


  规模化制剂出口特点当中,正在等待FDA审批的ANDA数量与日俱增,FDA现在不得不做出改革。2006年FDA有1216个拖欠下来ANDA没有批出去,2010年已经高达2300多个等待审批,报批时间从13.6月,延长到2009年的二十多个月。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创新药的开发,资本、技术、专利保护、临床试验风险和市场开发。首仿药的开发竞争,特色仿制药竞争,一般仿制药价格和质量竞争,包括原服药成本,制剂技术,包装材料成本,生产设备投资成本和制剂生产成本。


  企业本身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缺乏一个长期的整体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企业领导在国际化决策上举棋不定,长期持续的投资意向不明确,走一步看一步。希望有捷径,一口气解决问题,国际化仅仅是口号。


  体制上也带来困难,中国制药企业缺乏成熟国家化融资渠道的支持,华海上市公司需要并购一个企业,需要增发,需要再次募集。中国在美国收购一个叫内保外贷,在国内完成担保,在工商银行美国分行拿到这一笔钱,从来没有在自己制药领域走过这种程序,而中国需要等待上级银行层层批准。所以在中国非常想收购的KV案例当中,由于时间最后失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制药企业没有一个成功的并购美国药厂的案例。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