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称工资涨幅18% 被指与公众感受有距离 |
![]() |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964元(平均月工资为216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
在物价普涨的消费语境中,18%的工资涨幅无疑是个利好消息。而如果把这样的数据与另外两个数据放到一起比较,更显示出了18%的来之不易。同样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同比增长10.4%;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7.9%。以前我们总是抱怨工资涨幅跑不过CPI,比不过GDP,现在,权威数据告诉人们,工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后两者,特别是与CPI涨幅相比,竟然高出了两倍有余。
然而,先不说这个统计数据究竟是如何得来,仅从居民的实际感受而言,18%的工资涨幅似乎可望而不可即。很简单,倘若工资真有这么大的涨幅,那么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压力就完全可以被消弭于无形。可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不但让低收入群体生活艰难,即便是中等收入家庭,同样也面临着消费支出逐步加大的压力。
还是以统计局的数据为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6.5%,远低于去年14.2%的实际增幅。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上半年已经出现回落,而这种回落,直接导致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增速下降,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
为何直观的生活感受与权威的数据统计反差很大?稍加分析便会发现,这个18%说的是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当然不包括农民工、个体户、私营企业员工等,而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恰恰处在社会分配体系的底层位置,他们本身工资就很低,而且涨幅也不大。因而,对于这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而言,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再高,都与己无关。
更重要的原因是18%的涨幅指的是平均工资。不否认今年的职工工资确实比往年有一定的上涨,但工资的总体增长也掩盖不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企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的事实。以高收入群体工资的上涨来拉动整个职工工资的涨幅,既是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不公,也不利于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
每次公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关情况,都会引来公众的质疑,这说明统计口径有待改进,统计方法有待完善。让统计数据更科学更合理,至少与公众的实际感受拉近些距离,相关部门应该有所改变。特别是眼下中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的要求,这就需要适当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从而提高其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最终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而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这也需要我们大力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因而,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涨了多少,才是公众最关注的。一个以偏概全的18%涨幅,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