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将冲击全年出口 |
![]() |
金融风暴对中药出口的冲击已经开始浮现,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份,我国中药出口总额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11月份单月中药出口总额为1.09亿美元,同比下降14.1%。
医保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至今,中药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这种形势将延续至2009年下半年。他建议,企业目前最需要的还是勤练内功,但同时也希望国家调整中药制品出口部分管理细则,以应对出口形势的变化。
出口趋缓是大势
医保商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份,我国中药进出口整体平稳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5%。其中,进口额达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出口额达到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7%。中药材及饮片出口4.66亿美元,同比增长9.73%,比重占到39.72%;植物提取物出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4%,占总比重40.48%;保健品出口7893万美元,同比增长26.6%;中成药出口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但是,在进入9月份以后,金融风暴对中药出口的冲击已经开始浮现,尤其是11月份反映最为明显,医保商会数据显示,11月份单月中药出口总额为1.09亿美元,同比下降14.1%,主要影响因素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0.12%,金额同比下降25.39%。
医保商会专家表示,11月份出口下滑主要是受经济危机影响,中药产品弹性需求下降导致出口订单萎缩、出口价格下降。另外,客户要求降价、出口企业采取让利的方式以确保出口稳定、收汇风险加剧等因素也抑制了出口总额的增长。
刘张林分析,数据反映出金融危机对实质经济的冲击大于预期,各主要出口市场需求明显下降,预计2009年上半年中药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尤其是80%以上产品以出口为主的植物提取物影响严重,这种形势将延续至下半年。
呼唤细化出口管理
2007年至今,我国中药贸易整体快速发展,进出口均呈增势,但中药出口的不利因素也不断加大??亚洲和欧美等主要出口国相继对植物药实行立法管理,中药进入门槛日益提高,本土中医药如日本汉方药、韩国韩药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中药出口造成很大的冲击,而国内对出口产品的管理并没有随着出口形势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有企业认为,目前的海关编码资源少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简称《法检目录》)对中药产品出口归类不细,已经对出口造成制约,特别是对植物提取物和中药饮片影响严重。
据统计,中药出口商品涉及到的品种超过1000种,但是单列海关商品编号(包括子编号)的中药品种只有一两百种,这就使得大部分中药品种只能归类到其他类型的产品(如化工产品类)出口,出口检验程序复杂化,出口退税低,企业出口成本大。
从去年1~11月份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植物提取物出口总量已经超过中药饮片,成为目前中药出口的最大类,占出口总额的40.48%。但是,受植物提取物单独的海关编码少的限制,部分出口植物提取物产品需纳入海关编码第29章有机化学品出口报关,而国内国际对该类产品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植物提取物出口难度也逐渐加大,企业成本增加。
同时,由于出口归类到有机化学品的原因,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退税也大幅下调,目前植物提取物出口退税率为13%,部分产品为5%,退税率相当于“两高一资”类的有机化学品。但据了解,大部分植物提取物并不属于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的产品。而日前经国家质检总局大幅度调整后,于2009年1月1日实施的新版《法检目录》也没有在此方面做出明显调整。
刘张林表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主要还需勤练内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也希望国家对中药出口管理细则做出调整。
另有企业人士建议,针对目前及未来中药出口萎缩的形势,国家也应该相应加强中药企业出口扶持力度,方便中药产品出口,如将中药饮片等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进出口风险较低的产品的大宗产品出口调出《法检目录》,加快企业出口速度,以减轻企业负担;另外,将部分中药产品列入高新技术管理目录,改变中药产品归类到其他产品出口的管理现状,提高出口退税;对部分已经有人工种养的濒危物种比如天麻等的出口退税区别于同种天然濒危产品。
链接
企业期待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主要出口产品中,只有中药饮片实施GMP管理和贯叶连翘提取物等少量几个提取物具有国家质量标准。绝大多数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方面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多数中药材都缺乏明确的有效成分含量指标,国内企业出口只能被动地按照出口方法律贸易,而近年来中药材出口最多的日本和韩国不断提高中药材的生产和检测标准,对中国的中药材出口造成了巨大打击。
以韩国中药材出口为例,由于国内没有关于中药材各项数据的确切指标,企业出口只能接受韩国标准进入。但实际上,韩国对中药材的标准部分要求是脱离中药材的生产实际的,因为药材不同于化学药物,无法对每种药材都进行具体的指标监控。按照韩国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许可标准的要求,目前中国出口的产品有10%都无法达到标准,这对药材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风险。据统计,由于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影响,我国中药对韩国的中药出口正逐渐下降,去年1~9月份出口总额为7093万美元,同比下降了4.4%。
国内企业呼唤制定能与国际接轨的统一行业标准,改变完全依据出口方法规的被动局面,掌握贸易主动权,降低出口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损失。同时,在生产上有明确的指标和要求,能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规范化。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专家、业界聚焦西医药出海:摸索可行性途径 (2025-04-22)
- 两部分发文 许可出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临盆 (2025-04-22)
- 国度医保局:展开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任务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