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丹参滴丸口水仗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丹参滴丸口水仗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新华网北京2月10日专电(记者杨步月)近日,关于“复方丹参滴丸”事件的口水战逐步升级,一波三折的过程给人感觉迷雾重重。
抛开这一事件的诡异背景不去深究,其实作为旁观者的老百姓最关心的恐怕是“复方丹参滴丸”今后还能不能吃了?自己的用药安全权谁来保障?
        根据事件当事方天士力集团提供的资料,“复方丹参滴丸”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目前在我国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广泛、人数最多、患者忠诚度最高的中药。   
        但是,据媒体报道,事件的另一当事方李连达院士揭露说,他已经完成但未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看了这一信息,正在服用此药的众多患者不免心有余悸。
        而对药品不良反应具有监管职责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闻发言人通过媒体表示,此事属于学术讨论范畴,对于该药是否具有严重的副作用不便发表评论。
        没有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样的权威“裁判”的确切指导,缺乏药理知识的老百姓更加不知所措。人们急切地盼望“复方丹参滴丸”事件水落石出,以便为自己用药提供借鉴。
        实际上,不管“复方丹参滴丸”事件的最终结论如何,其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息思敏、龙胆泻肝丸、葛根素注射液……层出不穷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或传闻,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药品产生了不安全感。
        “是药三分毒”。一些药理学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药品都有不良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经过国家批准进入销售领域的药品均通过了权威专家参与的使用效益与使用风险评估,相对是安全的。
可是,当“复方丹参滴丸”事件演变为公共卫生问题后,老百姓对权威部门没有明确表态的“复方丹参滴丸”涉嫌不良反应的说法肯定会惶恐不安。
        这就不能不让人联想起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由于相关主管部门三缄其口或者处置事件不及时,在众说纷纭的舆论漩涡中,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和鉴别能力的民众出现心理恐慌是必然的。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药监等相关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快采取措施,就“复方丹参滴丸”事件给出权威的说法,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同时,对所谓“学术讨论”的谁是谁非给出明确的结论。因为,广大患者总不能等着旷日持久的“官司”打完后再吃药治病!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