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药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
![]() |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近日发布了2008年我国中药类进出口全年数据。数据显示,中药类进出口在过去一年里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但也开始暴露出疲态,尤其是中成药,出现了进口额高于出口额的现象。显然,如何走出去乃至走得更好,将关系到我国中药出口的未来之路,也是中药现代化亟需正视的疑问。
稳定中有隐忧
2008年,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08%,增速高出2007年3.5个百分点。
其中,进口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46%,比2007年同比高出5.2个百分点;出口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4%,比2007年同比高出2.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达到8.66亿美元。
据悉,2008年,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多达163个,亚洲和欧洲国家仍是中药产品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其中,与亚洲的贸易额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9%,均价同比增幅为31.93%,与亚洲国家的中药贸易比重占总贸易额的64.41%。
但在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出口各子类的增速已经悄然变化。2008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量同比下降24.56%,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7%,增速明显放缓,单价同比增幅较大,高达40.12%。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对亚洲出口比重高达81.08%,但对亚洲中药材市场出口已极度萎缩。
而一直拉动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品种??中药提取物,虽然其去年的出口金额仍居中药类出口之首,但增速已经放缓。中成药进、出口平稳增长,出口贸易达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7%,不过进口额高于出口额,且是自1995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保健品的贸易逆差额为2110万美元,进口增势高于出口增势1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将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药贸易影响进一步加剧的一年,由于中药产品在国外多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与化学药品相比,其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另外,人民币升值、部分国外进口商倒闭、消费市场萎缩,都会影响到中药的国际消费量,从2008年全年数据来看,金融危机将裹挟这些不利因素使2009年中药贸易进入“严冬期”。
缘何对欧盟“不感冒”
而除了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对中草药的监管也为我国中药出口架设了重重关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陆续对传统医药实施立法管理,一方面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草药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草药走出去的门槛。而欧盟是主要出口市场之一,药品消费观念、国民收入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等因素造就了其强大的市场潜力。因此,中药企业需要为此做好功课,在“严冬期”积蓄力量,等来“春天”。
按照2004年3月通过的欧洲《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下称《指令》),2011年以后所有在欧洲销售的传统药物必须以注册的“药品”出现。《指令》对长期在欧盟销售但不能以药品注册的草药产品作为药品上市规定了一系列简化注册条件,如:传统植物药具备在欧盟境内应用30年以上的证明,或在欧盟内已应用15年、在欧盟外应用30年以上的证明,可以不需要提供临床试验证明。无疑,这是一条捷径。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分析指出,欧盟标准并非高不可攀,中国的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企业是有实力在欧盟注册的。据医保商会统计,中国起码有120个中药是可以达到这一标准的,这意味着我国中草药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以药品的身份进入欧盟市场。
“关键是15年这一年限。”中草药在欧洲的使用都是在非主流市场,民间搜集数据的难度很大,同时,出口报关是按照某一大类产品的税则号出口,海关收集的数据也无法细分到具体品种。“至今没有一家中国的中药企业到欧盟申请简化注册。”刘张林很是焦虑。
“就算再争取8年,会不会有企业申请?进去了又能怎么样?”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分析,中国中药企业不愿意在欧盟注册,原因很多,关键是中药无法进入欧洲主流市场。
市场是决定企业行为的最根本原因。一个优秀的中药品种每年在国内的单品种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所有中成药产品的全年出口额。但在注册和检测成本高昂的欧洲市场,即使注册成功也很难打入欧盟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和医疗保险体系,所以企业不敢轻易申请。再加上中药出口的品种繁多且每种药的销量都很小,都要经过复杂的申请程序,投入和产出远远不能让企业盈利,最终让企业打了退堂鼓。
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董志林指出,欧洲目前获准注册的传统药有20个,原材料全部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其中日本注册了12味中药,复方红景天来自俄罗斯、蒙古等国。造成国内中药企业出口如此被动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至今没有通过欧盟GMP审批的中药企业,申请所需资金远高于注册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企业不愿申请也是可以理解的。
亟待沟通合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叶祖光教授建议: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欧洲当局沟通,要多强调我们对药品安全性的重视,希望这些国家能承认我国的GMP,从通过我国GMP的企业进口中草药,这样可以减少GMP改造的巨额成本;另一方面,欧盟植物药委员会由于缺乏对中医药比较了解的专家,欧盟传统药名录的编写进展缓慢,传统中药尚未列入编写计划,中方目前正通过科技部、药监局等与欧盟沟通,参与一起撰写名录,将有利于中药进入欧盟。
近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已与医保商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旨在利用双方优势,共同推进中医药国际商务活动,扩大中医药国际市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政府要帮助国内企业走向世界。
据悉,2009年是国家加大对企业政策性扶植力度的一年。出口退税调整、新医保方案出台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为中药进出口营造更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环境。医药网新闻
稳定中有隐忧
2008年,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08%,增速高出2007年3.5个百分点。
其中,进口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46%,比2007年同比高出5.2个百分点;出口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4%,比2007年同比高出2.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达到8.66亿美元。
据悉,2008年,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多达163个,亚洲和欧洲国家仍是中药产品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其中,与亚洲的贸易额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9%,均价同比增幅为31.93%,与亚洲国家的中药贸易比重占总贸易额的64.41%。
但在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出口各子类的增速已经悄然变化。2008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量同比下降24.56%,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7%,增速明显放缓,单价同比增幅较大,高达40.12%。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对亚洲出口比重高达81.08%,但对亚洲中药材市场出口已极度萎缩。
而一直拉动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品种??中药提取物,虽然其去年的出口金额仍居中药类出口之首,但增速已经放缓。中成药进、出口平稳增长,出口贸易达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7%,不过进口额高于出口额,且是自1995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保健品的贸易逆差额为2110万美元,进口增势高于出口增势1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将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药贸易影响进一步加剧的一年,由于中药产品在国外多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与化学药品相比,其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另外,人民币升值、部分国外进口商倒闭、消费市场萎缩,都会影响到中药的国际消费量,从2008年全年数据来看,金融危机将裹挟这些不利因素使2009年中药贸易进入“严冬期”。
缘何对欧盟“不感冒”
而除了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对中草药的监管也为我国中药出口架设了重重关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陆续对传统医药实施立法管理,一方面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草药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草药走出去的门槛。而欧盟是主要出口市场之一,药品消费观念、国民收入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等因素造就了其强大的市场潜力。因此,中药企业需要为此做好功课,在“严冬期”积蓄力量,等来“春天”。
按照2004年3月通过的欧洲《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下称《指令》),2011年以后所有在欧洲销售的传统药物必须以注册的“药品”出现。《指令》对长期在欧盟销售但不能以药品注册的草药产品作为药品上市规定了一系列简化注册条件,如:传统植物药具备在欧盟境内应用30年以上的证明,或在欧盟内已应用15年、在欧盟外应用30年以上的证明,可以不需要提供临床试验证明。无疑,这是一条捷径。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分析指出,欧盟标准并非高不可攀,中国的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企业是有实力在欧盟注册的。据医保商会统计,中国起码有120个中药是可以达到这一标准的,这意味着我国中草药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以药品的身份进入欧盟市场。
“关键是15年这一年限。”中草药在欧洲的使用都是在非主流市场,民间搜集数据的难度很大,同时,出口报关是按照某一大类产品的税则号出口,海关收集的数据也无法细分到具体品种。“至今没有一家中国的中药企业到欧盟申请简化注册。”刘张林很是焦虑。
“就算再争取8年,会不会有企业申请?进去了又能怎么样?”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分析,中国中药企业不愿意在欧盟注册,原因很多,关键是中药无法进入欧洲主流市场。
市场是决定企业行为的最根本原因。一个优秀的中药品种每年在国内的单品种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所有中成药产品的全年出口额。但在注册和检测成本高昂的欧洲市场,即使注册成功也很难打入欧盟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和医疗保险体系,所以企业不敢轻易申请。再加上中药出口的品种繁多且每种药的销量都很小,都要经过复杂的申请程序,投入和产出远远不能让企业盈利,最终让企业打了退堂鼓。
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董志林指出,欧洲目前获准注册的传统药有20个,原材料全部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其中日本注册了12味中药,复方红景天来自俄罗斯、蒙古等国。造成国内中药企业出口如此被动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至今没有通过欧盟GMP审批的中药企业,申请所需资金远高于注册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企业不愿申请也是可以理解的。
亟待沟通合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叶祖光教授建议: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欧洲当局沟通,要多强调我们对药品安全性的重视,希望这些国家能承认我国的GMP,从通过我国GMP的企业进口中草药,这样可以减少GMP改造的巨额成本;另一方面,欧盟植物药委员会由于缺乏对中医药比较了解的专家,欧盟传统药名录的编写进展缓慢,传统中药尚未列入编写计划,中方目前正通过科技部、药监局等与欧盟沟通,参与一起撰写名录,将有利于中药进入欧盟。
近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已与医保商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旨在利用双方优势,共同推进中医药国际商务活动,扩大中医药国际市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政府要帮助国内企业走向世界。
据悉,2009年是国家加大对企业政策性扶植力度的一年。出口退税调整、新医保方案出台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为中药进出口营造更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环境。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专家、业界聚焦西医药出海:摸索可行性途径 (2025-04-22)
- 两部分发文 许可出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临盆 (2025-04-22)
- 国度医保局:展开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任务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