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慎防 专利突袭

慎防 专利突袭

  相信很多药品出口企业还对几年前巴黎CPHI展会上的“专利门”事件记忆犹新,该次展会上源于专利的“突然袭击”,让不少企业心惊胆颤、措手不及。很多企业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专利问题与医药国际贸易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当企业对展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巴黎展会的阴霾逐渐散去时,最近,另一种源于专利的突袭出现了。

  近几个月,国际贸易中的专利问题正困扰着印度和南美的制药企业。2008年12月,荷兰海关在鹿特丹扣押了从印度运往巴西的500公斤氯沙坦钾,该批货物由印度的Dr. Reddy生产,出口至巴西制药企业EMS公司。荷兰海关是应氯沙坦钾专利权人的申请扣留该批货物的。依据2004年7月1日生效的欧盟理事会规则1383/2003,欧洲海关有权扣留运输中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受该规则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版权、专利、植物新品种、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等。氯沙坦钾在印度和巴西都没有专利保护,但在荷兰有专利保护,保护期至2009年9月。经过Dr. Reddy与专利权人的交涉,荷兰海关扣押货物36天后,将该批货物送返印度,而不是将其发往货物的目的地巴西。

  Dr. Reddy的货物被欧洲海关扣留并不是孤立事件,仅是几个月来印度产药品被荷兰海关扣押事件中的一例。此前,已发生数起印度孟买和海德拉巴的原料药厂出口至南美的货物在欧洲港口被扣押事件,原因都是“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所不同的是,之前涉及的都是印度中小企业。2009年2月3日,印度另一大型制药公司Cipla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其出口至秘鲁的药品在阿姆斯特丹被扣押。印度药企认为,货物在欧洲转运中被扣押,将迫使药品出口商选择其他的运输途径,这会增加运输成本,从而削弱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印度和巴西官方对类似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在2月3日召开的WTO总理事会上,印巴两国严厉批评了荷兰政府以涉嫌侵犯专利权为由扣押通用名药物的行为,并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超过15个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来自巴西的WTO代表认为,扣押并不是要进入荷兰市场的通用名药物的行为不能被接受,构成了危险的先例。更糟糕的是,该事件再次触及富国和穷国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药物的可获得性。欧盟方面则采取“以攻为守”的方式应对批评,认为批评太过情绪化,提醒WTO成员不要做出错误的结论或有失公允的判断。

  我国与印度一样同为原料药出口大国,南美也是我国原料药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中印制造的原料药与欧美竞争对手相比拥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但欧美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更胜一筹。中印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在国际原料药市场中攻城拔寨时,不难理解欧美企业会在知识产权上大做文章,反戈一击。

  类似扣押事件可以说是继巴黎“专利门”之后,专利问题与医药国际贸易的又一次亲密接触。虽然尚未有我国出口的药品在转运中因侵犯专利被扣押的报道见诸报端,但发生在印度药厂身上的货物被扣事件,同样有可能发生在我国药企身上,必须提高警惕。

  除了重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从事医药国际贸易的企业还应高度重视货物运输中的专利问题,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不仅仅要清楚产品在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专利情况,同时还要掌握产品在运输中转运国的专利情况。如果转运国专利情况不明或存在类似风险,企业应及时调整货物运输路线。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