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扬科技优势 造济民良药

扬科技优势 造济民良药



  

  谁能料想得到,拥有68个品种、占地近4万平方米的综合厂房、上亿元资产,并承担国家高新技术中药现代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在10年前还是仅有一个产品、几间教室、几名职工、几万元注册资金、鲜为人知的作坊式校办小药厂。10年来,同济现代医药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规模跨越:

  从小作坊到大企业

  前身为同济医科大学制药厂的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金仅8.8万元,生产车间由几间教室改造而成。一边是教室,一边是车间,常常出现学生读书声与车间机器声混杂的现象。1996年,该药厂惟一“当家”产品被转到一合资公司生产后,药厂仅剩下留守的八九名职工和几百平方米的作坊式厂房。

  不久,同济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的青年教师李亦武承担起恢复同济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重任。李亦武携带专利产品“便乃通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管理才能,很快使药厂起死回生,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便乃通茶”开始畅销湖北及周边地区,成为“湖北名优地产品”。1998年,“便乃通茶”获得湖北同类产品“产量、销量、市场占有率、市场满意率”四个第一,为企业创造了数百万元的年利润,也为学校教学科研起到了良好的“输血”作用。

  几十人的小药厂、几百万元的利润,药厂的日子可谓是有滋有味。但是,胸怀大志、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的李亦武并不满足于现状。他经常说:“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有将科研成果更好地造福于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那才是负责任,那才有成就感。”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同济医科大学药厂的员工放弃了“小富即安”的思想,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大胆地喊出“跨出院墙,走出校门,面对大市场,做大做强”的口号。

  随后,该药厂在武汉经济开发区征地60亩,并借大学合并重组的机会,与华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净化面积近7000平方米、符合GMP要求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股份制公司,公司的资产猛增到上亿元。

  同济现代医药的迅速发展壮大引起了各界的关注。2008年,金融巨子谢小青投入巨资参股同济现代医药,凭借技术加资金的优势,同济现代医药实现了从一个作坊式小药厂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注重质量:

  确保药品安全

  在同济现代医药公司的大厅里,镶嵌着“扬科技优势,造济民良药”十个大字。它告诫每一个同济现代医药的职工,要用仁爱之心做好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同济现代医药人不懈的追求。同济现代医药人认为,产品销量增大,是公司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社会上认知度提高的表现,公司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严格把握产品质量。在产品增多、产量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控制是生产及质量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同济现代医药严格按照“现场、现物、现实”原则,强化现场管理。无论是生产管理人员还是质量管理人员,以及工程、设备管理人员,均带头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现场生产工艺、质量设备的全方位监控,并将精细化管理与考核有机结合,把各产品工时、生产周期、产品合格率、一次合格率、优级品率、成品率等各项指标全部纳入到月度目标考核中,对违反GMP或不符合操作标准的行为及时加以纠正,并公开通报批评和处罚。

  “控制过程,更要关注源头。”同济现代医药十分注重从药品生产的源头,即原材料采购及供应商抓起,在供应商的筛选上,注重到生产企业实地进行考查,掌握供应商第一手材料。

  药品质量的好坏与生产人员的素质高低息息相关。历年来该公司将员工的GMP及药品专业知识培训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使每个工序的岗位员工均严格按照GMP规范要求生产,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真正做到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

  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实行质量保证部对出厂产品的“一票否决”的至高无上监督权。有一次,公司某OTC产品有少量标签出现错版现象,未印“警示语”。到发现时,该产品已进入包装工序。质监部立刻做出决定:对已包装的产品全部拆封检查,未包装的标签封存待处理,保证出厂的每一盒药对患者负责。

  该公司质监部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与销售部门共同建立了产品质量信息台账,对市场反馈的有关产品质量信息,及时、快捷地处理和解决,发现产品质量问题,严格按公司制订的《药品召回制度细则》进行处理,做到让用户满意、让患者放心,从而大大提高了同济现代医药在制药行业的声誉。

  多年来,同济现代医药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产品质量“零投诉”、出厂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100%、省药检所等权威机构市场抽检样品合格率100%。公司多次被授予市《创建平安工业企业先进单位》及《质量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塑造品牌:

  突出特色 形成系列

  品牌是一种标识,更是社会、公众和市场对一个企业的认知、评价和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资产。品牌战略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而精心培养核心品牌产品的手段,最终将提高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同济现代医药有两个重要的品牌:一个是“同济”商标,另一个是“便乃通茶”。同济现代医药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开发的便乃通茶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高技术现代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被科技部、商务部、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被评为“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名牌产品”、“武汉市发明专利奖”。

  针对拳头产品??便乃通茶为专利产品、独家生产,在市场有较高美誉度,同济现代医药突出中药茶剂特色,在便乃通茶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出清脉茶、保元茶、西洋参茶、金竹茶等系列茶制剂,打造出同济现代医药的优秀品牌。

  品牌企业正是依赖于一个个受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品牌产品去占领市场并创造利润,使品牌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同济现代医药拟把深受消费者喜爱、疗效显著的便乃通茶系列产品打造成“中国药茶第一品牌”,让更多的人更全面地了解便乃通茶“养肠治便秘”的特点,实现“扬科技优势,打造中国药茶第一品牌”的宏伟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济现代医药不随波逐流、贪大求全,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产品特点,确立产品战略、市场战略和营销战略。“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不求最全,但求最专;不求最多,但求最响”。目前,同济现代医药开发的国家二类新药奥克清片和复方碳酸钙颗粒剂相继投放市场;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该项目获国家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创新基金”等多项支持;与华中科技大学纳米药物中心联合申报的“国家纳米药物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该公司成为中心中试及产业化基地。

  依托优势:

  发展高新产业

  “依托一流科技,打造一流品牌,创建一流企业”是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该公司在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有效依靠同济医学院的历史底蕴和技术与人才优势,在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大做文章。公司针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研发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采取“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设想一批”的整体思路,与实力强大的医药高校实现强强联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

  该公司还广开渠道、博?众芳,与国内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合作,引进移植和仿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大的新特药。近几年开发的新药“百显克片”、“严力晴胶囊”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新产品投产上市的同时,同济现代医药不故步自封、沾沾自喜,而是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和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该公司又一批新药,如“降浊茶”、“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舒霖喷雾剂”、“雷诺昔芬片”等新药进入新药审批和临床试验阶段,如“清浊茶”等一批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期研究。

  多年来,同济现代医药就是这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利用自身的生产基地,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新产品迅速走向市场,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

  爱心回馈:

  关爱民生 回报社会

  同济现代医药秉承“扬科技优势,造济民良药”的宗旨,一直服务于社会。2003年春,“非典”肆虐,全国进入了防非抗非的高度戒备状态。该公司在李亦武总经理的带领下,立即将工作重点转移为研制预防非典的药品。经过努力,李亦武总经理在短期内编写了《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治疗手册》,并带领公司职工加班加点,在同年4月底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及时推出了非典预防药“清肺解毒茶”,并将其免费赠送给有关单位,为在抗非一线工作的人送去了关怀,也送去了信心。

  2008年,我国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同济现代医药心系社会,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社会各种献爱心活动。该公司一次向地震灾区捐赠的抗生素类药品近100多万元,并通过湖北省红十字会及时将药品运送到灾区。

  2008年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第一年,如何顺利地完成新老法规的过渡与衔接是人力资源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同济现代医药人力资源部迎难而上,积极宣讲新《劳动合同法》,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整、废止不合理的制度,补充相关新制度与规定,坚决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维护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济现代医药的做法得到了人事部门的肯定和好评,被武汉开发区授予“人力资源工作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

  2008年以来,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国也难独善其身。一些企业为了化解风险纷纷裁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同济现代医药公开向社会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保证员工工资每年增幅在15%以上。今年公司调整销售策略,加大市场投入,春节过后向社会公开招聘新员工,数量占总员工人数的30%以上,既给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也给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给人们展现了同济现代医药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济现代医药的行动、同济现代医药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许。今年头两个月,同济现代医药迎来开门红,产、销量都创历史最高记录。展望未来,同济现代医药人坚定地表示,打造中国药茶第一品牌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