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范出口风险三要素 |
![]() |
筛选优质客户
和供应商
加强内部管理
规避风险
近日,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业内人士交流了各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做法。其中,如何在企业内部进行风险控制,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及时调整业务结构以及开拓新市场等,都成为企业管理者积极讨论的话题。
筛选优质客户
和供应商
“我们当前面临的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二是汇率问题;三是产品质量。其中,来自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风险是我们正在重点应对的最大风险。为此,公司非常注重对客户信息的采集和评估,以进一步筛选优质客户。”中国医药保健品公司副总裁陶乃强介绍,该公司建立了客户的资信档案,并及时进行更新和再评估。“对信用交易产生的客户,我们会首先在ERP系统里对其进行信用交易额度的申请,据此来确定每个客户信用交易金额的大小。”
“控制出口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投保出口信用险。早在2004年,我们就和中国信保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短期贸易业务都进行了投保,因为前几年全球经济形势较好,基本没有发生过可损。”陶乃强表示,投保是规避风险的最佳方式之一,他们会及时关注信保公司发布的信用交易黑名单,避开名单上的客户。此外,由于投保增加了业务成本,使得业务人员能够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信用高、利润高的客户身上,从而有效调整了业务结构。“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我们选择的都是有很强的履约能力的工厂。如果预付款超过了一定比例,那么就要进行监控。对重要资金还要实行账户共管,实现全程跟踪。”
“当危机到来时,我们改变策略,把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到了利润高的项目上。”中化宁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华君表示,由于企业发展没有达到预期,他们今年砍掉了一个年盈利800万元的部门。“2009年我们的一些部门撤销了,放弃了一些利润不佳的客户,把资源配置到其他部门去。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盲目扩张不可行,学会收缩战线更重要。”
加强内部管理
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内部管理尤为重要。“当前形势下,企业的业务流程尤其需要规范。事实上,我们在金融危机到来前就已经非常注重风险控制了:公司早在1993年就引入了ERP系统,5年前就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吕华君认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组织结构、良好的管理文化是规避风险的基础,“财务部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对某个项目的投入一般不超过50%??所有资源全部用尽的情况是很可怕的;与某些特别地区有业务往来时,要使用风险基金进行对冲操作,来弥补可能的损失……公司设置了一个专门的金融研究部门,其管理职能强于业务部门,在汇率多变的环境下发挥了巨大作用。2008年,很多公司在汇率上损失了巨额利润,我们非但没有损失,反而在汇率上赚了3000万元。”
“以前,客户来个传真或开个信用证过来,业务员就发货,如果在正常情况下,这单业务就做完了。但是现在合同要在信用审批之后才能签订。”陶乃强说,企业的合同管理比以前更为严格了;而在支付全部货款之前,要确保货物的完全货权已经收好。据他介绍,在资金方面,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他们尽量选择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国外大银行,用信用证买断的形式实现提前收汇。“所有风险,包括申报可损、逾期付款、交货等等,我们都纳入了对业务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
“原先是业务员‘一竿子插到底’,从业务、资金、物流全部包揽;而现在则是‘三权分离’。”浙江省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斌表示,通过切割业务流程,可以对风险进行更有效的控制。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供应、产品、销售、服务四个数据库,将产品的标准品名、海关监管代码等都录入到数据库中,以此来确定该产品的流程管理。“对国外需方,我们不但会考虑客户的信用,也会按国家划分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对策。”
扩大进口业务
开拓新市场
今年1、2月份,我国医保商品出口普遍下滑,进口业务则成为一些医药进出口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副总经理邵刚介绍,去年该公司完成了2.5亿美元的进口额,以独家代理、地区代理等方式扩大进口业务。
“首先是建立了在主要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直接覆盖的医院超过500家,并与超过200家分销商合作。”邵刚说,产品分销渠道的畅通是扩大进口业务的基础。“其次,我们对国外企业还提供了一系列增值服务: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提供必需的注册、报批等方面的服务,包括产品注册方案的制定、标准的编写、产品检测、国内临床试验、调研以及法律法规咨询等等;公司还建立了符合GSP要求的公共保税仓库,一方面缓解客户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为客户在进口药品的质量检测、验收、保管、养护方面提供增值服务。在合作模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以前是单纯的代理产品,现在我们已经利用资金优势与国内厂家和代理商开展了深度合作,比如合作经营、联合投标、分期付款等。”
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张生则表示,公司正在由内外贸企业向实业化转变,“增加了进口业务,内外贸并重发展,此外还投资了一些企业,希望其慢慢给公司的出口业务提供货源。美国、欧盟、印度三大市场依然是我们的主要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经营模式,共享资源客户。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拓新市场。”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