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金融危机波峰避险

金融危机波峰避险

  当下对金融危机第二波是否到来的猜测不绝于耳,海关总署11日公布的前两个月外贸进出口情况亦再次反映出形势的严峻。在不利情势下,如何准确及时地判断风险,主动预防、控制、转移和化解风险,亟待中国医药进出口企业解决。

  中国信保发布的2008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指出,全球贸易环境普遍恶化,北美、欧洲等以往风险水平较低的地区信用风险明显升高;亚洲出口市场面临较大结算风险;拉丁美洲交易主体偿付能力普遍下降;非洲风险波动较小,但其绝对风险水平仍属全球最高。在国际贸易领域,风险控制已成为最热门话题。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出口企业坏账率约为0.5%,中国则高达5%~7%。

  

  险从何处来

  由于风险账甚至坏账不断增加,使得中国药企渐次开始重视外贸风险。通常,在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货物交接、支付结算的基本流程链中,业务流程链内外的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合同风险 首先是贸易双方在洽谈业务时所处的贸易环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进而产生风险;其次是合同条款内容缺陷导致风险;还有因合同主体一方恶意行骗产生风险的情况等。

  市场风险 受各国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人文等因素变化影响,会给医药外贸企业造成可能的市场风险。其中,政策法规风险主要包括常态和动态两种(如相关进出口许可证、各种单据)。而价格风险是最典型的市场风险。汇率变化也可能使外贸企业有收益损失的可能。

  信用风险 这是金融危机重点应对的方面。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支付结算时因商业信用、银行信用造成的风险。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

  不久前于海口召开的中国医保商会年会上,有进出口企业介绍如何规避信用风险。其中,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如果企业选择投保出口信用险,要用好专业信保公司的信保资源,做好客户筛选(目前国内专业的信保公司只有1家)。同时在企业内部做好信用交易管理(使用ERP系统),建立台账管理制度,谨防超限额交易。

  其他风险 一些无法预知、来自外部、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会使企业蒙受损失,称为“其他系统风险或固有风险”。如运输风险、质量风险、产品控验风险、服务链风险(邮政、保险公司方面)、非关税贸易壁垒风险以及市场的过度或恶意竞争、战争或外交等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突变,从而产生合同被毁、货物拒收、货款损失等连锁风险。

  

  进出口防风

  中国医保商会建议,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中国信保的政策支持,保障经营稳定(如低成本的转移风险和有效的损失补偿机制),还可通过其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如以更灵活的手段参加竞争,巩固核心市场,开发新市场等)。

  结合风险转移、风险吸收、风险回避、风险分散等原则,外贸企业可采用以下防范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

  提高防范意识 培训业务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进出口贸易各环节,有效识别业务风险。同时,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这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的关键,也是经济索赔、贸易纠纷、依法诉讼的主要依据。

  建立信息情报系统 通过建立内部报告系统、信用情报系统和资信调研系统,把国内外情况、客户信用、业务流程等信息汇集、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估,为选择市场及下一步决策提供支持。

  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进出口贸易中,外贸企业因诈骗受损严重。而最新消息是,国家已着手设立信用担保机构。中央财政近日下达了10亿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资助330家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旨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开展贷款担保业务。而医药外贸企业也可根据贸易业务情况,选择出口信用、出口保理业务或承兑交单项下的银行保兑业务等方式,降低信用部门造成的收汇风险。

  适当并及时投保 进出口货物运输多数情况下都是路途远、时间长、程序复杂、环节多,是固有风险或恶意风险的密集段。外贸企业要备齐各项单据及凭证,防运输风险,保证顺利通关。另外,应警惕非关税壁垒所引发的贸易风险,在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品的不同标准,有效规避“灰色壁垒”。

  浙江某医药外贸企业在分享经验时表示,风险管理应将贸易、资金、物流三分离,同时做好网络四链管理(供应链、销售链、产品链、服务链);有个性化预警措施(包括合同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成立风险委员会,负责风险的承担、转移、对冲、补偿和控制,并做好预算、财务、审计和法律监督。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