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医药行业出口危机 信保成“最后稻草”?

医药行业出口危机 信保成“最后稻草”?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医药产业的冲击已显山露水。今年1月份的医保类商品进出口系列数据显示,医药行业正式卷入这场危机。而在业内人士为之不安的同时,危机还在悄然深化。这场不断演变的“风暴”,在伤害了出口贸易之后,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作用于医药行业,药企在这场风暴中应该如何应对?本报从本期起推出系列报道,立体解读药企在危机中的处境与对策,以期为药企突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今年我们1、2月份出口业务有所下降,这个下降是受到去年惯性的影响。订单接下来可能有一些恢复,但目前谈的多,真正定下来的还是不多。”华东地区一家医药外贸公司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该公司刚开完商讨应对业务下滑及规避出口风险的紧急会议,该会议持续了大半天,记者的采访也因此从上午拖到了傍晚。但是,会议最终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国内医保出口企业还是一窝蜂盯着北美、欧盟、日本这些支付能力比较强的市场,为什么?就是因为其他新兴市场支付能力比较差。但支付能力强的市场消费量减少的话,一个小小的企业能有什么对策?新兴市场潜力很大,但风险也很大。”上述高管对记者说。 
  
        订单减少或成定势 
  
        虽然在谈的出口单子有增多的迹象,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出口量可能会逐步回升。但多个省市的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前景尚未明朗”。中西部地区一家省级医药进出口公司则直言业绩不甚理想,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上海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蒋震伟向记者表示,从上海的情况来看,2009年医保类商品出口要真正实现好转比较难。 
  
        记者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了解到,美国和欧盟国家一向都是中国医保类商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但数据表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美国的医药商品已经明显缩减,现在,随着危机对欧洲的传导加剧,我国对欧洲尤其是一些东欧国家的出口也在萎缩。 
  
        “现在东欧影响比较大,出口东欧市场的大部分医保类商品都受了影响。”该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如是说。 
  
        有分析指出,美国接下来将加大在仿制药方面的投入,这不但会对药品价格产生影响,对中国西药原料药出口企业也会造成影响,“届时,美国的仿制药市场价格将持续走低,仿制药利润越来越少,这也会有传导作用,因为我们出口的原料药,很多是在为美国本土做仿制药准备的。”蒋震伟分析称。 
  
        “美国为了扩大就业、提振经济,有些产品原本已经不做的,现在要开始做。哪怕是成本比中国略高一点,美国也要做。与此同时,美国可能还将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策略。这样一来,我们的医保类商品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蒋震伟同时指出。  一位医药外贸专家则向记者直言,“中国制造”时不时出现问题,或多或少对医保类商品的出口构成了负面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范围内的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一些新兴国家参与竞争,例如印度在药用动植物提取上近年来发展很快,抢走了不少订单。“中国自己也需要检讨。”该专家说。 
  
        新兴市场风险在加大 
  
        记者从医保商会第五届理事会二次会议上获悉,商务部等部门希望企业能在未来缓慢调整出口结构,找准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在低端位置做产业升级没有意义。除非有特殊情况,国家今年不会对医保类商品退税做大的调整。即便要给出口优惠政策,也倾向于制剂,而不是原料药。” 
  
        据了解,医保商会曾多次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对西药制剂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实行17%的退税率,但一直未有结果。有消息称,2008年医药行业比其他行业较高的利润水平是导致退税未调的主因之一。 
  
        当前,摆在出口企业面前的路子,一是及时进行出口结构调整,二是寻找新兴市场。 
  
        目前欧盟等国家对上游化工原料、植提物架设了很多门槛,相关企业十分清楚提高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是,调整出口结构并非朝夕之功。 
  
        “我们也想调整,但具体没那么容易。比如说,一个做了10年的产品,只要不出现很大亏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能放弃的。对生产厂家来说也是一样,假设这套设备是做原料药的,这个产品‘不死’的话,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这条生产线。当然了,好的企业可以旧生产线照做,同时开发新生产线,但这里面又有资金的问题。”一家医药外贸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没有订单,一切都免谈;有了订单,还需时时注意规避贸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由于支付能力强的成熟市场目前对进口医保类商品的需求下滑,新兴市场成为部分出口企业试图扭转局面的可选路径。 
  
        记者从多方获悉,目前国内出口企业开展新兴市场业务时采取的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小规模做一点,收到钱再做一点,不敢多做。” 
  
        “新的市场我们也想开拓,那些地方市场是很大,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很大,但是支付能力比较差。我们已经在小规模做一些单子,比方说非洲和南美国家。但在开拓这些地区的市场时,收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去年向这些地区出口就比前年下降了很多。”蒋震伟说。   更令医药外贸公司不安的是,随着金融危机向新兴市场的传导,这些地区的出口风险也正逐步在显现。有的国外客户在处理一些到货时,选择了弃货。 
  
        事实上,日益加大的出口风险早已成为国内医保类进出口企业开拓市场不得不考量的因素。中国出口信保公司去年年底发布的2008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显著升高,多个国家的风险等级被调降。 
  
        信保成“最后的稻草”? 
  
        刘张林告诉记者,受到金融危机及其余波传导的影响,当下国内医药出口企业普遍面临以下三大风险:一是汇率风险,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比如韩国、印度、欧元区等地;二是交易风险,对方开不出信用证,即使开得出,东欧等地的商业银行呆坏账或将在今年大量浮现,这些地方的银行一旦倒闭,其开出的信用证也存在风险;三是还存在法律方面的风险,合同一旦订得不严密,货到后不提或提了后挑刺的现象开始增多。 
          
        “上述情况可能逐步在显现,现在只有加强出口信保才能起作用了,但目前国内的出口信保险覆盖率很低,在很多地区还没有业务展开。”广东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刘彬向记者表示,其公司非洲业务较多,且以西成药为主,部分客户的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公司就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为应对上述可能出现或正在出现的风险,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近期正密集地召开会议,与出口企业共商因应策略。据与会人士介绍,会上,官员和企业讨论得最多的除了出口订单,便是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问题。据悉,该商会还和联合汇华合作发行了专门针对后金融危机余波传导时期人民币汇率与外汇风险管理的光盘,并加强了对会员企业内部风险管控的培训。 
  
        目前,国内医药类商品出口企业大多将希望指向出口信保,希望政府加大对出口信保资本金的投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不过,亦有分析指出,中国出口信保公司虽然是政策性保险公司,但其本身也要商业运作,从全国来说,要将新兴市场纳入受理范围,其当前的资本金是不够的。另外,受危机影响,从去年开始,中国出口信保公司赔付的金额已经大幅增加。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