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药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

中国药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

  中国药科大学将科研上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为改革试验田,积极探索校企互动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经过七年多的实践,校企互动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果。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吴晓明教授总结说,校企互动合作培养新型人才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解决校企合作的动力,二是如何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培养。

  学校构筑集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将人才培养融入到和企业的科研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等各环节,使学校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和人才库,从而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中国药科大学与先声药业集团合作培养的学生直接参与该公司一类新药“恩度”的临床研究和工艺改进等工作,多名同学被公司作为后备骨干力量培养。另外,企业对联合培养的学生有优先用人的权利,联合培养的学生将成为企业今后重要的人力资源。2006年,常州千红生化药业与学校共同注资600万元,合作建立生物制药工程中心作为基地创新创业平台,该中心可独立完成生物技术药物的上游研发及下游产业化,并承担着每届10名左右学生的实训任务。

  在日本,工业实验室已经代替大学,成为主要的科研中心和研究生教育基地。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药科大学在人才培养合作中采取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联合指导三个月的实践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形式,优先选择建有国家工程中心或者博士后流动站的企业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单位,同时打通本科和研究生割裂的培养阶段,“基地”大胆探索高层次“长学制”联合办学机制,创造性地建立了“六年校企合作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医药企业的订单式高级人才培养,即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研发需要确定专业方向和培养人数。

  吴晓明校长说,截至2008年底,学校共建立44个校外实践基地,19个生命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点,合作企业共接纳187名“基地”学生完成创业实践训练,每年接受300到400名应届毕业生实习,联合培养87名硕士研究生。近五年,中国药科大学共获得新药证书98项,社会服务项目4457项,合同总经费4.4亿元。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