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为百姓撑起食品安全“保护伞”

为百姓撑起食品安全“保护伞”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自开展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以来,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通过创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得到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

  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红花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调度会研究创建工作,并把创建工作列入区政府对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在区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投入365万元用于创建工作。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督促检查到位,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狠抓了区、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和16个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并做到了“六有”,即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牌子、有工作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工作档案资料、有工作经费,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监管覆盖率、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均达到了100%。

  密切配合

  形成监管合力

  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农业部门采取“四个加大”,即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对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处力度,加大技术指导与支撑,全面向无公害产品迈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辨别假劣产品的能力,加强对源头食品的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开展农产品产品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 工作。其中,新蒲镇文武村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认证获得证书。通过技术指导和建立示范基地,提高无公害生产技术覆盖面,加大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实施力度,全区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鲜活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95%。质监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切实抓好小作坊的整治,与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质量承诺书》。对28家小作坊进行分产品类别、分规模、分档次帮扶指导,引导业主告别落后的生产模式。通过帮扶、整治,4家业主从凭经验、凭感觉的手工操作转变为按标准、按制度的企业化生产。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打击私屠乱宰违法行为,确保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农村集市食品销售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检测手段有保障。100%的镇、90%的行政村建立“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食品配送率达到80%。坚持以农村群体筵席、中小餐饮单位、学校食堂为重点,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全面实施农村集体用餐申报、备案制度,对农村群众自办筵席进行全程跟踪监管,申报备案率达80%以上。针对城区小餐饮店卫生环境和三防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制定了《小型餐饮店“前厅后厨”改造方案》。通过对“前厅后厨”改造工程,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各相关部门均制定了进货索证索票管理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确保可追溯率达100%。

  为加强食品检测工作,制定了统一的检测计划,对检测的品种、范围、项目等进行明确。制定了《红花岗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制度》,《红花岗区2008年食品安全检测抽检方案》。明确规定食品安全信息由区食安委统一发布,以指导消费者正确购买和食用安全食品。已上报下发食品安全工作信息五十期,实现了工作信息互通和检测结果共享。

  结合实际

  监管工作有“亮点”

  红花岗区在创建过程中,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有许多好的做法和亮点。

  全方位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工程。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比较集中,食品安全基础较好的特点,区政府通过对红军街、合众路食品经营活动的管理,规范食品加工、经营行为,加强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强化食品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红军街、合众路食品安全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水产品市场监管力度。将水产品市场集中到坪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进行规范管理。市场内设立了待检池,购置了检测设备。在全市率先启动水产品检测工作,对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实行水生动物及产品销售台账管理制度、可追溯制度,督促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

  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指导消费者严把食品安全关。在流通行业开展经营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在大型超市推行“询信通”电子台账管理系统。“询信通”商品信息查询系统的推行,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商家实现诚信经营。切实保障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为群众购买食品提供了咨询解决途径。

  整治工作出实招见实效。由部门领导亲自带队,派出业务熟练,服务态度好的人员深入厂房一线进行指导。把监管重心下移,采取扶打集合的原则,对食品企业实行有效帮扶。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