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假如“狼”真的来了

假如“狼”真的来了

  对于外资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和扩张,目前国内企业的普遍反应是不太担心,甚至还比较乐观。因为他们觉得,外资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可怕,甚至还有点“水土不服”。内资企业的传统优势地位没有受到什么威胁,尤其在药品批发环节,更是完全在内资企业的掌控之中。

  但种种迹象表明,外资虽然还没有蜂拥而至,却也没有因为“水土不服”就止步不前。自2003年首次实质性进入我国药品分销领域以来,外资一直在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陆续进入这个市场,如外资制药企业自建物流、跨国零售连锁企业涉足医药流通等。2008年初,广州医药与联合美华的合资,更是被媒体称为主流医药商业引入外资时代的真正到来,当天合资公司庆典活动现场出现的15家跨国药企总部负责人的身影也让业界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而且,外资在中国“水土不服”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医药物流市场的不规范。随着国家对医药流通领域管理的加强,外资进入的障碍性因素,如医药价格体系不健全、市场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不配套等限制将逐步减少甚至消失。此时,在成熟市场条件下有着丰富运作经验的外资公司,优势就会更加明显。

  有着巨大成长性和市场空间的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的追逐对象。我国的药品市场在过去10年中已经增长了3倍,预计2010年药品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其中,医药物流市场无疑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事实上,对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外资的进入也非坏事,在增大压力的同时,也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对于流通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都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引进国外流通领域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提高行业素质。

  所以,企业对外资的进入要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要对现状盲目乐观,也没有必要认为外资进入有多么可怕。其实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整个行业竞争力的不高,可怕的是我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可怕的是在直接面对外资竞争时我们没有还手之力。如果等到外资相关的网络铺好,队伍建设、资源的积累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一切都水到渠成的时候,那就是“狼”真的来了。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本土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占有相当的优势,如经销网络和客户关系等,还产生了诸如“快批”“快配”等一些很好的商业模式。但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发展格局相比,与跨国大企业的资本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水平相比,我国医药流通企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因此,我们要抓住新医改和国家振兴物流业的契机,消除体制、政策、技术和观念等诸多方面的障碍,加快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运营模式、营销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战略转型,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到那时,我们还怕“狼”来吗?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