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风险投资依然青睐中国生物医药领域 |
![]() |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部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使得风险投资大幅减少,然而生物医药领域却是一枝独秀,甚至有风投机构为生物医药设专项基金。报告还指出,受惠新医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尤其被风投看好。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专属的风险投资公司Venrock日前宣布,其旗下投资已上市生物医药的专项基金目前已经募集到1.94亿美元。Venrock组建者表示,金融危机使得生物医药类公司处境困难,研发失败的风险也非常大,这对其中的上市公司是个严峻的考验,一些高成长型的公司难免被市场低估,目前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法国风险投资总额达10.3亿欧元,同比增幅8%,这是最近8年来法国风投额首次突破10亿欧元大关。而从风险投资的领域来看,2008年下半年,医疗保健领域吸收的风险投资额最多,达1.22亿欧元,涉及的生物或医药企业达76家,这也是该领域连续第5次(每6个月统计一次)占据风险投资额的首位。
最近一两年来,风投也十分青睐中国市场,一再鼓吹拔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价值,甚至有风投机构专门设立了投资医药领域的专项基金。据中投顾问测算,2008年有约8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额被注入中国生物医药领域。
2008年1月,中国诺康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HBM生物基金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私募融资签字仪式,成功完成了诺康集团1700万美元的海外融资,实现了国际基金资本与国内产业资本的结合;同月,新兴医药研发外包企业诺凡麦医药有限公司继2007年7月获得Atlas公司首笔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又获得了Atlas公司、富达亚洲、富达生物技术公司第二轮1380万美元风投;3月,深圳市翰宇药业有限公司从软银赛富亚洲投资、深圳市创新投获得了首期1500万美元;4月,美国生命科学风险资本公司BayCityCapital及德同资本共同向凯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100万美元风投资金;8月,由晨兴创投和礼来亚洲投资领投,辉瑞风险投资参与投资,上海华大天源生物科技获得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的屏蔽项目,活性生物学以及DMPK生物分析服务;10月,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第二轮私募资金1650万美元,是由中国健康医疗基金主导,中经合、西门子风险投资基金、软银中国共同参与。
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其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升,给医药行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因而医药行业被冠有“永远的朝阳产业”称号。尽管目前新医改8500亿元的具体分配目前尚不明确,但业内普遍认为,投资加大将给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带来需求大扩容。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许玲妮指出,新医改以及未来将要出台的生物产业调整促进政策将给医药行业带来重大利好,尤其是生物制药业将迎来最佳的历史发展机遇。医药网新闻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专属的风险投资公司Venrock日前宣布,其旗下投资已上市生物医药的专项基金目前已经募集到1.94亿美元。Venrock组建者表示,金融危机使得生物医药类公司处境困难,研发失败的风险也非常大,这对其中的上市公司是个严峻的考验,一些高成长型的公司难免被市场低估,目前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法国风险投资总额达10.3亿欧元,同比增幅8%,这是最近8年来法国风投额首次突破10亿欧元大关。而从风险投资的领域来看,2008年下半年,医疗保健领域吸收的风险投资额最多,达1.22亿欧元,涉及的生物或医药企业达76家,这也是该领域连续第5次(每6个月统计一次)占据风险投资额的首位。
最近一两年来,风投也十分青睐中国市场,一再鼓吹拔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价值,甚至有风投机构专门设立了投资医药领域的专项基金。据中投顾问测算,2008年有约8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额被注入中国生物医药领域。
2008年1月,中国诺康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HBM生物基金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私募融资签字仪式,成功完成了诺康集团1700万美元的海外融资,实现了国际基金资本与国内产业资本的结合;同月,新兴医药研发外包企业诺凡麦医药有限公司继2007年7月获得Atlas公司首笔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又获得了Atlas公司、富达亚洲、富达生物技术公司第二轮1380万美元风投;3月,深圳市翰宇药业有限公司从软银赛富亚洲投资、深圳市创新投获得了首期1500万美元;4月,美国生命科学风险资本公司BayCityCapital及德同资本共同向凯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100万美元风投资金;8月,由晨兴创投和礼来亚洲投资领投,辉瑞风险投资参与投资,上海华大天源生物科技获得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的屏蔽项目,活性生物学以及DMPK生物分析服务;10月,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第二轮私募资金1650万美元,是由中国健康医疗基金主导,中经合、西门子风险投资基金、软银中国共同参与。
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其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升,给医药行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因而医药行业被冠有“永远的朝阳产业”称号。尽管目前新医改8500亿元的具体分配目前尚不明确,但业内普遍认为,投资加大将给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带来需求大扩容。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许玲妮指出,新医改以及未来将要出台的生物产业调整促进政策将给医药行业带来重大利好,尤其是生物制药业将迎来最佳的历史发展机遇。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