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保健食品中添加成分的是与非 |
![]() |
北京市药监人员在检查保健食品中“添加剂”标注。本报记者 韩国强 摄
“新一代科学瘦身”、“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对减肥有双重的保证”,很多减肥类功效的保健食品都打出了这样诱人的标语。家住北京清河的刘小姐在保健品专柜选购的时候,时常疑惑:“这些产品真的那么神吗?它到底是食品还是药品?吃了会不会有副作用呢?”
“违规添加药物的保健食品种类里,减肥和抗疲劳类产品较多,选购的时候需要注意。”记者在采访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顺义分局保健食品科负责人黄武卫的时候,他表示,厂家为了使此两类产品达到快速显现效果的目的,往往夸大宣传并添加违禁物质,消费者选购的时候要有所警惕。
事实上,不仅仅是添加药物的问题,出于种种原因,保健食品中添加情况较为混乱。2009年1月开始,北京市局开展了打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非申报物质的专项行动,专门针对市场上号称抗疲劳、减肥、调节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这五类保健食品,进行原料抽查。
保健食品不可当药卖
记者查阅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面公示了一批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名单。其中,2008年下半年不合格产品明细表中显示,瘦身沙拉(天凤降脂胶囊)、体保牌茶多酚纤秀胶囊都属于减肥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添加“西布曲明阳性”。据介绍,西布曲明是处方药,目前被批准只能在正规有药品批号的减肥药中才能使用的原料药,服用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体重,但经常服用对人的心血管有明显副作用。此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绝不可随意添加到保健食品中。
监管人员指出,目前很多减肥食品为了达到明显的减肥效果,违禁添加药物成分,但在包装和成分中并不显示,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事实上,药物成分超标一直是保健食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降血压、血脂的药品的添加情况也需要严格把关。比如,之前曾出现“济世慈航绿源蜂胶胶囊”中查出的两种药物成分“苯乙双胍”和“格列本脲”,这两种成分都属于经典的降血糖药,常常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但如果保健品中含有这两种成分却没有指出的话,糖尿病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这种保健品的同时服用含有这两种成分的药品,就会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死亡。即使是正常人,长期服用含有这两种成分的保健品,也会出现低血糖等症状。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两者必须严格分开。是药三分毒,而食品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一定剂量服用。”黄武卫说。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不可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为何仍有企业“顶风作案”?是市场竞争太过激烈?还是监管不够严厉?
“夸大宣传、添加违禁物质是某些保健食品的二大痼疾。多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后果’,我认为用市场竞争是解释不通的。应该说,这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的结果,并且也促成消费者逐渐拿保健品当药吃。比如减肥产品,必须有‘硬指标’,即吃多少多少天,必须减多少,企业又在这种怪圈中不能自拔。政府有关部门要花大力气整顿,但现行体制下,以罚代管,惩罚与违法收入不匹配,所以某些企业乐于‘涉险’。因此,适当给行业自律以空间,用技术标准、用行业监管辅助行政管理,可能效果会更明显。”中国保健协会原材料分会的常务秘书长董国用说。
而黄武卫认为:“事实上,就算是违法添加药物的产品,也不会每一批都添加。企业知道这是违规行为,往往这一批加那一批不加,借此躲避稽查。”据悉,某一些商家,为了躲避监管,往往在小剂量样品中添加药物,而正规产品中全部合格,这些小“花招”常常造成监管上的防不胜防。监管人员认为,加强教育,增强企业自律,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对规范市场仍有重要意义。
添加申报制度日趋严格
经过三聚氰胺、OMP风波,“非申报物质”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就是那些未经国家审查,擅自被添加到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正因为教训太深刻,食品添加剂一时间沦为过街老鼠,普通消费者人人侧目,而生产企业纷纷避之不及。
“我们产品是采用天然绿色食品黄豆发酵成纳豆制成,未使用各类食品添加剂。” 燕京中发的王卫东经理说。燕京中发是燕京旗下生产纳豆系列保健品的企业,王经理表示生产过程严格按照GMP规范要求,纳豆生产车间内洁净程度达到10万级标准,杀菌系统采用臭氧杀菌方式,以此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但是,保健食品是否可以脱离添加剂独立生存呢?
“跟普通食品一样,完全没有添加剂的保健食品不仅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成果,我们只需要合法使用,对食品和保健食品只有帮助,没有害处。”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董国用介绍说,“添加剂的安全量都是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或长期的人类食用得出的结论,在限量以内食用,其曝露量即使食用一辈子,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它又能使我们的食品和保健食品口感好,保质期长,好看,何乐而不为。有专家讲过,如果没有色素,那么很大部分食品,你可能会难以下咽,因为实在太惨不忍睹了。”
据专业人士介绍,保健食品原料主要有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海洋生物等,普通食品来源的原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均可使用。普通的食品添加剂是保健食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保健食品除了功能成分以外,也需要赋形剂、调味剂,还有色素、防腐剂等。营养强化剂、以维生素类的添加剂为主要原料的营养补充剂也是保健食品常用原料。
“我们开展的添加剂专项整顿活动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阶段,”黄武卫说,“目前为止,检查企业添加剂使用情况是出现了一些实际生产工艺和申报情况有出入的情况,不过添加的物质多为蔗糖,硬脂酸镁,用来调味和成型,严重违规有害的物质还是鲜见。”
目前,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均遵照《GB2760食品添加剂》执行。在“2760”里,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等均有严格的限定。因此,不管是赋形剂、调味剂还是色素、防腐剂,只要按要求添加,均是安全的。但是只要在一种产品里使用一种新的添加剂,或者增加一点量都是需要申报的,而有些企业“图省事”,往往一加了之,有时会埋下一些隐患。
“我国现行法规中,对添加剂的使用就有漏洞,比如防腐剂。防腐剂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否则很多食品根本没法上货架,因为其很难保证适当的‘货架期’。但是,法规中没有规定单一产品中的总用量和使用种类,少量不良企业就在一种产品里使用多种防腐剂,虽单一品种均没有超标,但总量很大。”董国用说道。
站在行业协会的角度,董国用认为对真正优秀的企业来说,添加剂治理活动其实是机遇。《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监管部门的治理工作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有利于行业肃清,利于好的品牌企业;而且《食品安全法》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和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比“含糊规定、人治管理”对企业有利。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 Engl J Med:“坏胆固醇”克星再升级?新药Obicetrapib狂降近30%,心脏救星来了? (2025-05-13)
- eBioMedicine:科学家发现“抗炎新星”!TYK2抑制剂有望改写1型糖尿病治疗史 (2025-05-13)
- Cell Rep Med:新型癌症免疫疗法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25-05-13)
- Nat Neurosci:我国科学家针对人类大脑功能连接的寿命变化提出新的见解 (2025-05-13)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细胞·代谢》:心脑相连!华科大团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诱导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2025-05-13)
- 真实临床应用证实瑞维鲁胺为内脏转移mHSPC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5-13)
- 锐正基因重磅产品和平台亮相2025 ASGCT年会 (2025-05-12)
- 西妥昔单抗β临床Ⅲ期研究发表Nature旗下高分期刊,国产EGFR抗体药物有望改写结直肠癌治疗格局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乳酸调节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训练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