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公司:研发创新力不减 |
![]() |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专利到期等问题,礼来将会继续坚持既有的战略方向??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在礼来公司3月20日于北京召开的媒体圆桌会上,礼来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励达博士如是说。
金融危机当中继续前行
有资料显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礼来公司在2008年仍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销售额首次超过200亿美元。“我们将继续实行在研发方面投入20%销售额的做法,即把其中40亿美元投入研发。过去5年来,礼来已经投入了近150亿美元用于研发。我们有决心进一步推进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尽管在不断投入研发过程中要面临一些困难,但长远来说,研发投入终会有回报。去年底,我们在上海建立了礼来在中国的研发总部;而就在昨天,我们在礼来苏州工厂举行了扩建的奠基仪式。”李励达博士的语气显得信心十足。“礼来将积极采取有效和创新的方式来找到一条既能降低研发成本、合理管理风险,又可以加快研发进程的道路。”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促使礼来有信心度过金融危机,通过为不同的患者个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将危机波动降到最低。其具体措施包括:
1.以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模式取代大而全的“重磅炸弹”药物模式。
2.让生物分子技术研发本身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对其“植入”预期效用,或者“剔除”其会引发副作用的部分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定制产品。该技术可以在药品研发过程中,通过测血压、测血液蛋白含量以及其他生物指标,切实考察药物是否有效,以更好地确定哪些人群最适合哪种药。
与此同时,礼来正在探索将药物研发从自主研发的制药公司模式(FIPCo)转变成合作研发的医药网络(FIPNet)模式。这不失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明智之举??礼来不是简单地在中国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而是通过研发外包、风险与利益共享以及风险投资的不同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过去6年来,礼来与上海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有限公司、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和记黄埔医药有限公司等进行了从生物研发到临床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另外,礼来还于2007年在中国设立了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对有潜力的生命科学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与其在起始阶段建立自己的独立研发中心,不如一开始就跟本地已有的研发队伍建立伙伴关系,这样效果更好。”李励达博士有感而发。
许多企业纷纷裁员以应对金融危机,去年,礼来也将管理层的规模缩减了20%。但礼来仍计划今年将中国的员工队伍扩充一倍,达到2000人,其中就包括重要的研发岗位。目前,该招聘计划正在进行中。
专利期限将近不惧挑战
同大多数大型制药企业一样,专利权到期的问题也在困扰着礼来。抗精神分裂药物再普乐在美国的专利保护权将于2011年到期(再普乐2008年销售额高达46.96亿美元)。同时,其去年销售额达到17.2亿美元的抗肿瘤药物健择,也将在2009年失去在欧洲的专利保护权。在仿制药被引入之后,预计这些药品的销售额将会受到影响。
为了应对专利到期的挑战,礼来一方面加强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收购一些拥有优秀产品线的中小型公司来壮大自身的产品阵容。
目前,礼来有60个新的化合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0%是生物技术产品??较比2006年底翻了一番;有23种化合物处于Ⅱ期临床和Ⅲ期临床阶段;有十几种新的适应证以及新的注射器械等也处在最后研发或等待批准的阶段。这些产品大多在2008年?2011年间上市。2011年前,礼来将至少有10个新的化合物处于后期开发阶段。礼来的目标是在2011年前每年上市一个新产品;2011年?2014年间每年上市两个新产品;2014年起每年上市三个新产品。在未来五年里,礼来将致力于获批15种新产品或新的适应证,并还要扩大产品线。
在充实内部研发阵容的同时,礼来也在努力通过收购、许可开发等方式,从外部获得有潜力的化合物。2007年以来,礼来加快了并购和许可开发的步伐:收购了原先希爱力的合作公司爱科公司,大大提高了希爱力的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效率;收购了Ivy 动物保健公司,加强了在这一领域的产品线;收购了Hypnion公司,拥有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治疗失眠的化合物;收购了致力于肿瘤药物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 SGX制药,使礼来获得了相关药物研发技术的所有权和一系列潜在的肿瘤化合药物;最近宣布以65亿美元收购英克隆公司,获得了其治疗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的“重磅炸弹”产品Erbitux以及多个颇有潜力的候选药物。此外,礼来也与另外三家公司签订了协议,获得了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多个有潜力的化合物。礼来良好的资产负债表使其将来能继续通过这种方式,充实新产品阵容。
“我们现在正在面临一个医药业创新的新潮流。处在这样一个创新时代,如果缩减研发投入的话,将会错失良机。”李励达博士认为,礼来要做的就是拿出有效的新产品和新的潜在产品,向患者、医生展现礼来的价值和能力。
当谈及中国的新医改,李励达博士的谈话仍不离研发,他希望中国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并能够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同时,这一体系还能够保障新药品的市场准入,使新药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民泰医药全面升级:2025年搬迁新址,打造中药智能化生产新标杆 (2025-07-11)
- 第一次为爱鼓掌要做好准备!快男备好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 (2025-07-11)
- 《Science》刊发上海六院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联合成果: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致死性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有效性及其核心机制 (2025-07-11)
- 青海首批外乡产3D打印医疗东西获批上市 (2025-07-11)
- 全国药品运营监管任务会暨“清源”行为推动会召开 (2025-07-11)
- 软骨发育不全等86个常见病病种诊疗指南宣布 (2025-07-11)
- 700亿美元并购风暴,制药巨头狂砸CNS赛道的背后 (2025-07-11)
- 乳酸菌竟是心梗救治的隐形卫士?BMC Med研究揭秘:通过多重机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5-07-11)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7-11)
- 《自然》:“扭断”Tau纤维!UCLA团队发明可自组装短肽,与Tau纤维结合后会释放结构应力,让Tau纤维断裂成无毒碎片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