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
![]() |
200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及各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深入开展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评价工作,报告、评价、预警、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启动药品再评价及淘汰工作,并进一步规范与完善药品不良反应预警与应急机制。这是记者从日前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工作会上获悉的。
据统计,200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653087份,比上年同期增长19.4%。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502份,比上年同期增长19.4%。新的、严重病例报告数量84959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3.0%,其比例较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重庆、陕西、四川、广西、内蒙古等地区病例报告数量增长迅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0%以上。2008年收到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也较前几年持续大幅增长,达40940份,是2007年报告数量的3.3倍,同比增长230.9%。其中,排在前5位的是人口计生委计生药具监测中心和湖南、河北、河南、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有关部门还处理了透析机、术后防粘连剂、江西博雅球蛋白、完达山刺五加等药械突发、群发、应急事件。
200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进一步加强了药品品种综合评价工作,完成了头孢曲松、泽马可等20余个品种的系统评价工作,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监管建议;对克林霉素等21个已通报品种的通报效果进行了后效评估;集中对2005~2007年国外信息涉及的“英夫利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等34个/类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建议;对壳聚糖类手术防粘连剂、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外科手术缝合线等15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各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个例病例报告、品种综合评价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200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5期,编发《药物警戒快讯》13期,发布《医疗器械警戒快讯》18期,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1期。很多省级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开通省中心网站、创办监测信息通讯等多种途径反馈监测与评价信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医疗器械监管司、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领导以及全国34个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民泰医药全面升级:2025年搬迁新址,打造中药智能化生产新标杆 (2025-07-11)
- 第一次为爱鼓掌要做好准备!快男备好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 (2025-07-11)
- 《Science》刊发上海六院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联合成果: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致死性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有效性及其核心机制 (2025-07-11)
- 青海首批外乡产3D打印医疗东西获批上市 (2025-07-11)
- 全国药品运营监管任务会暨“清源”行为推动会召开 (2025-07-11)
- 软骨发育不全等86个常见病病种诊疗指南宣布 (2025-07-11)
- 700亿美元并购风暴,制药巨头狂砸CNS赛道的背后 (2025-07-11)
- 乳酸菌竟是心梗救治的隐形卫士?BMC Med研究揭秘:通过多重机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5-07-11)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7-11)
- 《自然》:“扭断”Tau纤维!UCLA团队发明可自组装短肽,与Tau纤维结合后会释放结构应力,让Tau纤维断裂成无毒碎片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